
【點新聞報道】消費者委員會近日發布研究報告,指出私營醫療機構的收費透明度仍然不足,建議政府明確要求私營機構在治療前為病人提供清晰且書面的服務費用預算。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今日(7日)在電台節目中表示,研究發現部分病人因希望用盡醫療保險賠償額,或被醫療機構游說使用更多服務,擔心此舉長遠會推高社會醫療成本,導致保險公司及消費者需承擔更高的醫療費用及保費,形成惡性循環。
黃鳳嫺強調,私營醫療機構應提升價格透明度,讓病人在治療前能清楚了解費用範圍,避免出現「震撼賬單」。她建議機構推出醫療套餐,明確列出是否包含醫生費或藥物費用等細節,以便消費者更容易理解收費結構。
此外,黃鳳嫺鼓勵醫護人員在治療前與病人充分溝通,說明診治醫生的資歷及身份,並告知病人若因個別身體狀況需要額外醫療物料時,可能會調高收費。她建議機構提供書面報價,即使在緊急情況下也應明確列出醫生及相關收費,避免口頭報價導致收費不明的情況。
消委會還建議業界採用一套通用的治療及程序編碼機制,訂明各療程低、中及高風險的收費範圍,以便消費者能夠比較不同私營醫院及日間醫療中心的收費,從而作出更明智的選擇。
相關報道: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