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中英雙語的指示牌、方格狀的外牆瓷磚、整齊排列的日光燈管......這些頗具港風的裝修設計,讓人身處其間倍感親切,彷彿一直沒有離開香港。在香港賽馬會伸手助人肇慶護老頤養院,長者們一大早起來,可以在大草坪上晨練,也有樹林遮蔭、石凳石桌和涼亭供人歇息,如果想要散步,沿着院舍內的道路繞行一圈可以消磨半個小時以上,沿途滿眼都是繁花綠樹。

香港伸手助人協會營運總裁朱女士透露,作為第一批入選「廣東院舍計劃」的養老機構,院舍佔地面積約40萬呎,共有床位200多張,目前已入住長者超過100位,其中香港長者佔比接近一半。「醫療和護理人員都和香港是同一個團隊,保證了服務標準的一致性。」因為香港伸手助人協會在香港也有運營養老機構的經驗,因此肇慶院舍內的工作人員都會先到香港參與專業培訓後才開始工作。
朱女士還特別指出,院舍內提供護養級別的長者照護服務,特別針對包括無法自己進食或無法下床走動等自理程度較低的長者。此外,對於有認知障礙的長者,院舍也設置了專門的區域,在保證長者安全的同時,該區域配備了獨立的花園和露天平台,為認知障礙長者提供盡可能多的活動空間。




「對於從香港來肇慶安老的長者,我們還有一個優勢就是費用」,朱女士向記者介紹,安老院不僅沒有任何額外的設施費,4人房包括醫療等費用只需要不到5千港幣。
今年80歲的香港長者李婆婆表示,自己挑選養老院最看重三個標準,分別是環境、服務和價格。綠蔭環繞的環境顯然非常符合李婆婆的標準,她甚至笑言「這裏的樹木可能多過李嘉誠間屋。」服務方面,作為一間非牟利性的養老機構,香港賽馬會伸手助人肇慶護老頤養院對員工有着非常嚴格的要求,即便是大年初一都不能收長者的利是紅包。「沒有利益往來,服務才能夠統一標準,不會厚此薄彼。」至於價格,李婆婆認為,自己能負擔得起的就是最合適的。

此外,李婆婆還稱讚院舍內的日常活動豐富,硬地滾球、浮水畫、石頭畫等活動,李婆婆都踴躍報名參加,「這些都是我在香港沒見過的活動,所以很感興趣。」

另一位已入住院舍兩年的羅婆婆,因為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藥,居住環境的舒適性是她最看重的因素之一。「在香港我們也拜訪過一些養老院,不僅環境擁擠而且比較嘈雜,相比之下這裏安靜很多。」羅婆婆的女兒蘇女士還指出,母親因為身體原因需要頻繁使用衞生間,在香港的養老院往往需要多人共用一個衞生間,而內地安老院的房間,無論是單人間,還是兩人間亦或4人間,都配有獨立衞生間,「現在媽媽就很安心了」。
更多大灣區安老資訊,敬請關注點新聞「大灣區錦囊」。
(記者:梁濤、帥誠/拍攝:思明、帥誠/剪輯:思明/監製:梁濤)
更多大灣區安老資訊,敬請關注點新聞「大灣區錦囊」。
(記者:梁濤、帥誠/拍攝:思明、帥誠/剪輯:思明/監製:梁濤)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