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專訪 | 中風患者的復康之路 家人陪伴是最大後盾

玉明和丈夫。(點新聞記者李九歌攝)

【點新聞報道】在疫情肆虐的2021年,孟玉明,一位年逾四十的會計師,突然中風,生活從此改變。那一天,她在家中起身時突然感到左半邊身體無力,隨即跌倒在地。先生此時發現玉明講話口齒不清,隨即叫救護車緊急送往醫院。醫生診斷玉明中風,需要進行開顱手術,這場手術讓她撿回一命,但卻也讓她失去了自主活動能力。

最初得知中風的消息,玉明和丈夫都有些錯愕,畢竟前段時間的體檢結果顯示各項指標都正常。住院兩個月期間,玉明最初甚至無法坐在床邊,坦言那時擔心會偏癱。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丈夫不放心將太太交由別人照顧,亦不放心太太每天獨留在家。經過深思熟慮後,丈夫毅然辭去工作,全職照顧她。丈夫的無私奉獻和不離不棄的陪伴深深打動和鼓勵着玉明,她感受到這份愛的力量,讓她在艱難的復康路上並不孤單。

住院期間,物理治療師會每日在病床幫她治療,玉明亦非常積極進行術後康復活動。出院後,玉明不得不依賴輪椅代步,但她坦言覺得自己非常幸運,丈夫的陪伴也成為她樂觀接受治療的主要動力之一。回憶起丈夫的照顧,玉明眼神閃爍,感激丈夫以她為先,令她倍感溫暖。

當時正值疫情高峰期,玉明丈夫確診後要去隔離,留下玉明自己在家。原本丈夫擔心家中狀況,卻驚喜地發現玉明嘗試獨立後的進步比想像中更好。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玉明的復康進度可謂是令人驚嘆。從最初的無法自理,到如今可以使用拐杖行走,甚至在家中不再需要拐杖,她的努力堅持和樂觀積極為她贏得了奇跡般的康復。目前,玉明仍在新界東日間社區康復中心接受物理治療,專業的治療師指導她改善步行姿勢,提升活動能力。雖然現時玉明左手的活動能力仍然不如右手,但她不斷努力,試圖克服這一困難。

目前,玉明仍在新界東日間社區康復中心接受物理治療,專業的治療師指導她改善步行姿勢,提升活動能力。(點新聞記者李九歌攝)

玉明原本都擔心過自己生病會影響丈夫的前途,聊過之後發現二人想法都很正面,希望一起面對。丈夫亦認為這是用另一種方式體驗世界,坦言作為照顧者本身要心態積極,要多鼓勵病患,否則被照顧者的心態會更加消極。玉明說,夫妻一直感情很好,但經歷風浪後,更加意識到原來自己在丈夫心目中如此重要,其丈夫則笑言是玉明中風後令他更有機會表現自己。

除了丈夫的陪伴,玉明自身的積極樂觀亦是她希望給其他病友的寄語。她坦言自己熱愛旅遊,喜歡到處玩,最初生病時都因為擔心無法旅行而悶悶不樂。因此,旅遊也成為玉明積極康復的動力之一。去年,玉明和丈夫前往北京旅行,當提及玉明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行走大半日時,丈夫的神情透露出自豪和喜悅。現時玉明也有兼職工作,希望多些活動身體會利於恢復。

玉明的故事體現出她的堅韌與勇氣,她丈夫無私的愛與支持也成為玉明康復之路上最強大的後盾。(點新聞記者李九歌攝)

玉明的故事體現出她的堅韌與勇氣,她丈夫無私的愛與支持也成為玉明康復之路上最強大的後盾。這份愛讓她在黑暗的時刻中看到了希望,讓她有勇氣面對每一天的挑戰。孟玉明的復康之路,是一段充滿挑戰與希望的旅程,更是愛的見證,相信未來會更加光明和溫暖。

此外,香港耀能協會將於3月15日於圓方戲院舉行《紅豆》電影慈善專場,希望藉是次活動,為協會的康復服務營運、多元化創新發展及自負盈虧服務籌募經費,讓協會可以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士,包括中風症患者開展二次人生。點擊進入活動網址

(點新聞記者李九歌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專訪 | 中風患者的復康之路 家人陪伴是最大後盾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