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山野論道|從政府工作報告和財政預算案看香港未來發展

文/吳煒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回顧了2024年的政府工作,並提出了2025年的工作任務,其中與科技發展相關的工作佔了很大篇幅,包括以下要點:(1)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大做強先進製造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以及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2)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及全面提高人才隊伍質量;(3)創新和豐富消費場景:加快數字消費、綠色消費、智能消費等新型消費發展;(4)未來產業包括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

政府工作報告關於港澳部分的描述,除了重申要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今年新增了「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表述。這凸顯港澳在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的特殊作用和責任。另外,筆者認為,從報告可以看出,鼓勵港澳抓住機遇,通過經濟多元化(如香港的創新科技、澳門的旅遊會展業)應對挑戰。從政府工作報告整體及對本港的期望,筆者可以看出國家促進經濟發展的最強源動力一是科技,二是科技,三還是科技。而本港在這方面具有多項優勢,應該堅決地迎難而上,凝心聚力,在創科發展上取得突破,以配合國家發展大局。

適逢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上月底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明確將創新科技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領域之一,並提出了多項具體支持措施,主要包括:(1)將人工智能作為關鍵產業:促進人工智能和半導體研究,包括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究院、進一步支持香港微電子研發院工作、舉辦首屆「國際機器人大會」和撥款資助大學相關研究;(2)促進生命健康科技產業發展,通過「設立生命健康研發院資助計劃」支持本地大學設立生命健康研發院,促進跨院校、跨機構和跨學科的合作。香港科技園公司與業界探討在港進行新藥或創新醫療科技的臨床試驗,以及撥款資助大學在合成生物學大模型的研究;(3)港投公司作為本港促進創科產業發展的耐心資本起了很好的牽頭作用,未來將繼續疏通科技企業上市渠道,港交所將設立「科企專線」,為科技公司提供優化審批流程,協助其準備上市申請;(4)創科用地供應充分,包括河套合作區、新田科技城和沙嶺數據園區都陸續開始運營或已啟動,配套交通基礎設施也已動工;(5)不僅全力搶人才,更要全力培養人才,採取多項措施激發中小學生對創科的興趣。

從一系列重大會議和文件的政策導向看,發展科研技術,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跨越中等收入國家陷阱已是基本國策,在這個偉大歷史趨勢前,內地各省市卯足了勁你追我趕。而特區政府亦已凝聚了最大共識,矢志充分發揮本港信息和研究優勢,不甘人後。吸取了過往在創科領域起大早趕晚集,蹉跎歲月的教訓,財政預算案已釐清了一些基本理念和思路:(1)創新科技為本,金融賦能為翼是香港經濟長遠發展的根本之道,樹立牢固的長期信念後應全力發展,抓工作主軸而不要被枝節分心,主動有為推進;(2)創新科技的具體領域發展也應聚焦,把有限的資金、時間、精力投入1-2個行業取得突破,而不是撒胡椒面蜻蜓點水式支持,財政預算案聚焦在了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科技和低空經濟;(3)明白政府資金支持始終是杯水車薪,要善用金融中心功能和資本市場力量撬動社會資本,財政預算案提到港投公司每一元的投資,拉動了四元的長期資金跟投。

另外,有些具體的工作應該切實展開。近期,立法會議員們陸續直擊一些阻礙香港建設發展效率的積弊,包括建築成本又高工期又長,遵循陳腐舊規,辦事流程冗長,充斥無效論證,政策執行周期過長等。財政預算案直面相關問題,專闢「基本工程開支」專題,誓言採取措施做好成本效益管控。不過從中也可以看出過往預算的粗糙之處,如新發展區區域供冷系統即可節省不少於400億元的工程開支。為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特區政府決定適度舉債。在財政赤字下,筆者過往不贊成借債發福利,但是認同為了長遠經濟發展適度舉債。財政預算案也強調了發債所得資金是用於基建投資,不會用於政府經常開支。

無論如何,創科發展的方向已經明確,枝節問題就有賴特區政府施政團隊去披荊斬棘,為了做成事而不是只表明做了事,必要時要學習大刀闊斧式改革。筆者相信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香港可以繼續引領潮流。

相關閱讀:

(有片)民建聯獻一計幫庫房節省400億?陳克勤拍片詳解

久慧說法|另一個未能發問的大問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山野論道|從政府工作報告和財政預算案看香港未來發展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