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冼漢廸
在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後,全國兩會於3月11日勝利閉幕。全國兩會期間,我深刻體會到「團結」與「發展」這兩大主題的重要性。代表們齊聚一堂,為國家的繁榮出謀劃策,這種團結的力量令人動容。我們見證了國家在經濟、民生等多領域取得的卓越成就,也認識到新征程上的挑戰與使命。
全國兩會傳遞出的戰略方向與政策部署,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歷史節點,香港須以更主動的姿態擔當國家科創「超級增值人」的角色,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國家科技創新貢獻力量。
一是要錨定國家戰略,強化香港創新策源功能。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培育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這與香港基礎科研優勢高度契合,我們要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將自身科研優勢與國家發展方向深度融合,並通過參與國家重大科研項目,致力建設香港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二是要深化灣區協同,激活轉化動能。「香港研發+灣區轉化」模式已成為兩地科創合作的典範。我們應進一步打通兩地算力共享、數據流通等機制,依託大灣區完整的產業鏈和市場規模優勢,推動更多科創企業和項目實現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跨越。
三是完善創新生態,培育耐心資本。科技創新需要長期投入與制度保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壯大耐心資本,這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高度契合。我們應聯動大灣區創投基金,優化跨境投融資機制,為早期科技項目提供更靈活的資金支持,同時發揮港股市場優勢,為硬科技企業提供更多上市融資機會。
四是推動人才互通,築牢智力根基。科技競爭本質是人才競爭。我們應推動大灣區職業資格互認,同時將AI技術深度融入課程體系,培養兼具國際視野與實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通過「引才+育才」雙輪驅動,為香港打造全球科創高地提供可持續的智力支撐。
下一步,我也將以實際行動落實全國兩會精神。在港積極宣傳全國兩會精神,增強香港同胞對國家發展的信心和參與感;立足本職工作,為香港與內地的創科合作牽線搭橋,推動香港創科產業發展。同時,關注香港民生福祉,為改善民生問題建言獻策,助力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