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疾言
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賴清德日前突然高調拋出所謂「17項策略」,全面嚴格管制兩岸交流。島內輿論一片駡聲,痛批賴清德持續挑動兩岸敵對仇視,將台灣推向戰爭邊緣;在島內塑造「綠色恐怖」氛圍,大開民主倒車,無視民眾改善民生的訴求。
其實,民進黨向來「逢中必反」,在野時已唱衰兩岸交流,上台施政這九年來更是極力阻撓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領域交流合作,但像最近這樣全面、系統、嚴格地炮製多項措施、「白紙黑字」地限制兩岸交流,則是相當罕見。這些措施包括恢復軍事審判制度,對台灣民眾申請大陸證件進行清查,進一步限制大陸、香港及澳門人士申請赴台定居,規限公務員赴大陸交流,嚴管兩岸經貿合作,規管台灣年輕人赴大陸交流等。
賴清德當時宣布這些措施時正值大陸方面召開《反分裂國家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前夕,可見他是故意選這個時間點,無非是企圖以此更加突顯對大陸的挑釁,擺出對大陸的強硬態勢,向島內深緑陣營交「成績單」。賴清德號稱「台獨金孫」,就職當天已公然叫囂兩岸「互不隸屬」,如今又高調打壓兩岸交流,使本已緊張的兩岸關係雪上加霜。此外,賴清德上台近一年,政績乏善可陳,為了轉移施政不力的焦點,於是故伎重演,大打「反中牌」。
賴清德此時極力渲染「反中仇中」氛圍,也是為民進黨發起的「大罷免」造勢。民進黨企圖罷免41位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目的是要藉重新選舉而爭取更多的「立委」席次,從而奪取立法機構第一大黨的位置,掌握立法機構主導權,通過它想通過的任何法案,不受在野黨監督。為了讓罷免國民黨「立委」的提案達到通過門檻,民進黨必須進一步凝聚緑軍的支持,所以大打「反中牌」,便可給支持兩岸交流的國民黨「立委」扣「紅帽子」,以此煽動選民投票罷免國民黨「立委」。
民進黨當局意圖切斷兩岸往來,恐嚇支持兩岸交流的台灣民眾,一副「喊打喊殺」的惡霸嘴臉,其內心實則惶恐不安,顯然是看到了烏克蘭被美方嫌棄的下場,害怕自己最終也會成為美方的棄子。然而,民進黨當局並沒有因此懸崖勒馬、回頭是岸,反而變本加厲破壞兩岸關係,升高台海局勢,以此向美國證明自己的「戰略價值」。但美國向來以自身利益優先,烏克蘭也曾對美方有「戰略價值」,如今不是也成為「棄子」了嗎?而且如今民進黨當局把台積電雙手奉上,更讓美方沒有後顧之憂,反而加快台灣成為美國「棄子」的速度。
多行不義必自斃。賴清德和民進黨為了搞「台獨」,為了擴大權力,不惜製造對立和衝突,升高台海局勢,導致政局動盪,業界生計受損,最終必遭台灣民意反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