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中國對美大宗商品進口暴跌 專家:無懼特朗普關稅

中國對美國的貿易依存度降低,且全球供應鏈地位穩固。(網絡圖片)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不到百日,已接連針對中國宣布多項貿易措施,然而彭博社報道,在中國推出反制後,中國在1月和2月進口美國棉花、汽車和部分能源產品數額暴跌。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彭波指出,中國無懼特朗普的貿易戰。

在今年頭兩個月,中國對美國棉花的採購較去年同期驟降近80%,大排量汽車進口急跌近70%,而購買的原油和液化天然氣則下降超過40%。彭博社報道,所有這些產品均受到中方反制措施的影響。

美國在過去6周不斷推出貿易措施,中國為此作出回應,預計未來數月雙方之間的摩擦還將持續。彭博社稱,這創造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增加了商業活動成本。中國企業小包裹對美出口在2月呈下降趨勢,而美國零售巨擘沃爾瑪以及其他美國公司要求供應商降低價格,以彌補關稅成本。

同時,中方瞄準的部分美國產品不降反增。在中國3月徵收新關稅前,大豆進口增加近50%,達到42億美元(約326.56億港元),處理器和芯片的購買幾乎翻倍,令到從美國進口總額在今年頭兩個月增加2.7%,達到近270億美元(約2,099億港元)。

擁完整產業鏈抗衝擊能力強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彭波分析稱,特朗普試圖透過交易的不確定性給對方施加心理壓力和判斷失誤以獲利。但經過8年多的適應,各方已知悉其手段雖表面上有所變化,但實際招數有限,對中國亦不會有太大效果。

彭波指出,中國對美國的貿易依存度降低,中美貿易佔中國外貿總額的比例已從2002年的21.5%,降至2024年的約11%。此外,中國佔全球出口份額向上,從2018年的12.8%升至2024年的14.5%,而美國則從2018年的8.6%降至2024年的7.5%。

中國的全球供應鏈地位穩固,是全球唯一一個覆蓋所有工業類別的國家,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抗衝擊、抗風險能力強。最新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已達30%以上,約是美國的2到3倍。即使美國加徵關稅,中國仍能透過供應鏈議價權轉嫁成本。

中國「制裁—突破—反超」循環已成形

另一方面,美國試圖對中國的科技進行封鎖破壞,反而促使中國快速產業升級,形成「制裁—突破—反超」的循環。中國亦具備精準反制能力和戰略韌性,並能透過「一帶一路」深化與東盟、中東、非洲等地區的合作,有效分散對美貿易風險。

彭波強調,特朗普2.0時期對華貿易戰的本質是一種「政治表演」和「小丑遊戲」,透過加徵關稅迫使中國讓步,自己見好就收,其實就是一種「戰術性訛詐」,同時展示對華強硬姿態以迎合選民。然而不同於墨西哥和加拿大尋求主動談判,中國連續推出反制措施,令特朗普不得不承受貿易戰帶來的痛苦。

美自動售賣機業者:阻不了我從中國訂貨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加徵20%關稅、進口鋼鋁徵收25%關稅,藉此保護及增加美國產業收益。不過美媒報道,即使中國鋼製箱子進口總價格因此從250美元(約1,943港元)暴漲到825美元(約6,413港元),有美商仍堅持向中國進貨,他表示,因他要花最多1,200美元(約9,328港元)才能在美國買到同款產品,且中國早已建立了一套美國比不上的完備出口體系,他表示「再高的關稅都阻止不了我從中國訂貨」。

美國Business Insider網站上周六(3月22日)發布訪問美國自動售賣機業者邁克爾的文章,指邁克爾經營美國鹽湖城的全服務微型市場公司Moneta Market,生意愈做愈大。他的微型市場銷售點系統,安裝於中國鋼製箱子裏,如今約有350個。邁克爾表示,特朗普對中國實施高關稅,即從中國訂購鋼材產品要交高達70%關稅,使原本250美元一個的箱子變成425美元(約3,303港元),連裝運過海關費用,價格更將達到825美元。但再高的關稅也阻止不了他從中國訂貨。

「中國完備體系美國不能相比」

他續指,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早已建立了一整套完備體系,這不是美國所能相比。除了製造流程,中國在後續物流等方面也是遙遙領先於美國,所有這些流程都包含在價格中的一部分,客戶根本不需為這些事情操心。

邁克爾曾找美國製造商,但因難以溝通合作,還是選擇了中國製造商。「美國製造商也不太可能對我的箱子進行噴粉塗裝或包裝,這些事都必須我親自來辦。關稅可能只會給我的生意增加一點成本,但如果試圖在美國完成我想做的事,將會變成噩夢。因此即使中國箱子的價格上漲,我可能還是會從中國訂購。」他表示,中國人不怕碰上難題,一周之內就能提出修改方案。而美國企業對他的設計要求不是設置更多障礙,就是變相收取更高費用,最後往往還要客戶自己處理這些麻煩事。

美市動盪助提振中國企業債券吸引力

美國推出關稅政策和經濟前景低迷,引發美國市場動盪。彭博社指出,這提升了中國企業債券的吸引力。

在特朗普去年11月勝選後,美國高收益債務市場的表現領先全球。特朗普的當選激發市場對經濟刺激和減少監管的巨大期望,然而之後有關貿易戰的擔憂,打破市場的高昂情緒,拖累債券市場。與此同時,中國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推動中國股市飆升,債券市場迎來反彈。

彭博社指出,投資者開始繼續關注中國,而中國企業亦正利用這一機會。本年至今,中國企業在美元債券市場籌集150億美元(約1,166億港元),創下2022年以來最高水平。甚至地產公司亦顯示出復甦跡象,中國國有企業北京首都創業集團在發行4.5億美元(約34.9億港元)債券後,又有消息指該公司將再發行債券集資5億美元(約38.8億港元)。

金融研究機構CreditSights全球信貸策略主管凱撒指出,投資者對中國科技業的興趣不斷增加。搜索引擎巨擘百度集團3月在境外發行100億元人民幣債券,是自2021年以來該公司首次發債。百度隨後又宣布發行20億美元(約155.5億港元)可交換債券,已獲多倍超額認購。

投資者對泰國印尼市場憂慮 紛轉向中國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全球投資者對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泰國和印尼的憂慮加劇,紛紛撤出資金並轉向中國。

印尼股市在上周跌至4年來最低水平,印尼盾交易價格下挫至5年來最低位。此外,以美元計算MSCI印尼指數自今年初以來下降16%,而MSCI泰國指數同期亦下降12%。國際金融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外國投資者從印尼市場淨撤資達13億美元(約101億港元),從泰國股市則淨撤資5億美元(約38.8億港元),同時向中國股市投入130億美元(約1,010億港元)資金。報道指出,中國股市已成為今年全球表現最好的資產之一 ,尤其中國科企DeepSeek在人工智能(AI)領域取得突破,投資者紛紛湧入科技股。

兩國巿道受全球貿易戰影響

《金融時報》分析稱,印尼和泰國兩國的頹勢,主要受到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全球貿易戰,以及經濟前景憂慮等多重因素影響。法國外貿銀行新興亞洲市場資深經濟學家鄭阮(譯音)指出,隨着貿易戰風險壓低大宗商品價格,以及中國向全球其他地方出口更多商品,那些更容易受這些因素影響的國家將面臨更大風險。

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金融時報》預計當地的資金外流將持續,花旗銀行印尼首席經濟學家阿爾曼說,「在宏觀政策和政治不確定的環境下,股市資金外流風險明顯上升,不僅來自外國投資者,也來自本地投資者。」

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泰國受困於消費和私人投資放緩,該國家庭債務約佔國內生產總值(GDP)90%,屬亞洲最高,嚴重限制消費者支出。此外,由於泰國對美國貿易順差巨大,該國亦將受到特朗普關稅的嚴重衝擊。美國銀行分析師估計,美國對泰國出口商品徵收10%關稅,將導致泰國GDP下降0.2%至0.3%。

加國擬消除內部貿易壁壘 抵消美關稅衝擊

加拿大總理卡尼上周五(3月21日)宣布一系列旨在減輕美國關稅影響的措施,並推出促進貿易和投資的「國家建設」改革方案。卡尼表明,加國可通過消除內部貿易壁壘,抵消美國加徵關稅影響。

卡尼與各省省長會面後宣布,各省承諾7月1日前提出立法,讓貨物在無聯邦壁壘下穿越全國。他指出,若成功消除內部貿易壁壘,可降低15%貿易成本,減少4%至8%經濟支出,不過需協調各省之間法規及建立全國標準等。他指通過協調監管,可創建真正開放統一的加拿大市場,表示消除內部壁壘,將使加拿大經濟體量增加2,500億加元(約1.35萬億港元)。

卡尼亦預告,為加快大型基建專案審批,政府將設一站式審批流程,消除聯邦與省級之間重複環境評估。他亦提及聯邦政府應提供資金,建立通往資源開採地點交通,制訂國家貿易與能源走廊策略。此外,加拿大將暫時允許企業推遲繳納企業所得稅和消費稅款項,還將部署一項新的政府融資安排,讓受影響的工人能更方便、更快地得到政府支持計劃的幫助。加拿大工業部長阿南德隨後宣布一項在5年內向地區發展機構提供4.5億加元(約24.3億港元)資助的計劃,以幫助受關稅衝擊的中小企業。

(來源:香港文匯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中國對美大宗商品進口暴跌 專家:無懼特朗普關稅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