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公營醫療改革|鄧家彪:「最多只開4周藥物」被誤解 政府應加強解說

醫管局昨日公布公營醫療收費改革結果,其中「藥物最多只開4周」惹議。(點新聞資料圖)

【點新聞報道】醫院管理局昨日(25日)公布公營醫療收費改革結果,其中「藥物最多只開4周」惹議,有居住偏遠的長者反饋稱此方案給市民增加負擔,立法會議員鄧家彪今日(26日)回應「藥物最多只開4周」稱並非簡單的字面意思,只是一種計價的說法,並不等於每4周就要覆診拿藥。

據電台節目報道,70歲的鄭女士在了解到「藥物最多只開4周」的消息後有所顧慮,她表示自己住在屯門,患有疾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平時每3至4個月需要覆診,若未來醫生「最多只開4周的藥」,也就意味着自己每個月都要去醫院一次,她充滿擔憂地表示這對於一個居住偏遠地區的年長老人是很辛苦的,醫生也會很辛苦。

對此,鄧家彪回應表示,鄭女士的擔心是過慮的,「最多只開4周的藥」有被誤解的成分,通過相關文件了解,這其實只是一種藥費計算的方式,不等於每4周就要去醫院覆診並拿藥。鄧家彪舉例說明,若下次覆診要在9個月之後,而同一種藥醫生最多只能開24個星期,在這種藥未開夠的情況下,這時醫生會再多開一張供病患在24個星期後去社區藥房拿藥的處方,持有這個處方則不需要再見醫生拿藥,甚至還可以要求藥物通過物流配送上門。

另外,對於改革新規中提到的每年1萬元住院及門診費用上限的規定,鄧家彪表示這對心臟病患者及接受長期治療的病患很有幫助。但是,對於當局提到的醫療費用減免機制,他指出,有許多市民因為不熟悉相關信息及政策,所以沒有申請豁免費用的相關計劃,故他對相關部門提出三點配套方面的改善建議:一、加快醫療費用減免的申請程序,不用等到明年1月1日再申請,網上申請更為方便;二、提升申請信息及費用的透明度;三、政府應多加解釋和宣傳,以便更多合資格的市民享受到此項計劃。

(點新聞記者陳子萌報道)

相關報道:

公營醫療改革|派藥「最多4周」引關注 高拔陞:「4星期」只是計費單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公營醫療改革|鄧家彪:「最多只開4周藥物」被誤解 政府應加強解說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