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關於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改革的討論持續進行,多位嘉賓今(27日)早在一個電台節目中回應有關「最多派4周藥物」及改革收費的問題表示,建議病患不要囤積過多藥物以免吃錯或浪費,相關改革有望更合理分配急症室醫療資源,擴大醫療安全網。
根據公營醫療服務收費的最新改革方案,藥物「最多派4周」這一規定引起市民熱議,有市民擔心若每4周就要前往醫院重新開藥的話,會增加行動不便、居住偏遠的患者以及醫生的負擔。對此,醫管局總藥劑師崔俊明表示,這的確是一個誤會,「4周」只是一個計算單位,實際上藥物最多可派24個星期的份量,市民可以將收費的計算和派藥份量進行區分。在這方面,他亦表示,市民在初期對政策會有疑惑和不解,政府方面應通過海報、短片等方式多加宣傳。
崔俊明提到,改革方案中每4周藥只需要20元,每星期只要5元,不到一杯奶茶錢,每人多付出一點,將來的保障和安全網則能幫助更多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他亦呼籲病患不要在家囤積過多藥物,否則會有吃錯藥的可能,他還提到甚至有些市民家中有過多的止痛藥等藥物,會出現浪費、到網上售賣等現象。
另外,改革內容顯示明年1月起,急症室費用從180元大幅增加至400元,只得第一和第二分流類別(即危殆和危急個案)豁免收費。對此,醫管局新界東醫院聯網急症科顧問醫生鄭志雄回應指,此項規定鼓勵「能者共付,輕症共付」,並有望改變病患使用急症室的習慣,將資源分配給真正需要照顧和緊急處理的病患。他表示,實際上有幾乎一半來看急症的病患最後都被分類為非緊急,比如傷風感冒、腸胃炎,還有年輕人因生暗瘡前往急症室就醫。
對於非緊急的病症情況,鄭志雄指市民有責任自己計劃看病時機,因為現在醫院有通過應用程式的方式幫助市民收集一些基層醫療的信息,供市民選擇盡早看醫生。當然如果情況緊急沒有選擇的話,急症室也樂意照顧。
(點新聞記者陳子萌報道)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