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記者觀察|美高層群聊烏龍事件 一場偶然「旁聽」中蘊含的必然

【點新聞報道】即時群聊作為一種高效的溝通工具,相比傳統的現場會議具有顯著的優勢。然而,如發錯信息、拉錯人等情況也時有發生。最近,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邁克爾·華爾茲在使用群聊工具時出現了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失誤。《大西洋》月刊主編傑弗里·戈德伯格(Jeffrey Goldberg)由於名字縮寫「JG」與特朗普的貿易代表傑米森·格里爾(Jamieson Greer)相同,被誤拉進了一個極為敏感的群聊——美國高層決策群。

這個18人群聊的成員包括副總統萬斯,以及國防部長、國務卿、財政部長、中情局長等美國政府的核心官員,他們在群聊中討論的內容涉及美國未來72小時打擊胡塞武裝的全部過程,包括總統指令、政策辯論、行動結果等。

戈德伯格在群聊中「被迫旁聽」了這場「民主決策」唇槍舌箭的過程。這種場景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人們通常只能看到決策的結果和後果,而無法窺探決策過程。這次意外的「旁聽」,卻讓外界得以一窺美國高層決策的內幕。

美國貿易代表的「尷尬角色」

通過這次「群聊門」事件,不難發現美國貿易代表在決策過程中的地位十分尷尬。特朗普的前任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曾在對華貿易戰中擔任「一線指揮官」,並留下《沒有自由貿易那回事》這樣的「遺產」。然而,現任貿易代表傑米森·格里爾上任不久,卻已成為一個「可有可無的旁聽角色」。戈德伯格主編的這次「冒名頂替」,讓他親眼目睹了美國貿易代表在高層決策中的邊緣化地位,這無疑是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現實。

美國霸權的本質:貿易只是幌子

長期以來,美國的國策總離不開貿易相關話題,從百年前的「門戶開放」,到冷戰時期通過貿易制裁打擊對手,再到在世界各地「維護航行自由」。如今,特朗普重返白宮,更是公然宣稱要向所有國家在貿易上「宣戰」,將單邊凌駕於多邊之上。

然而,從這次群聊事件中,不難看出美國所謂「捍衛貿易公平」的貿易代表的角色,在真實的決策過程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可見,美國的真正目的並非貿易,而是通過經濟、軍事等各種手段,打擊其他國家,維護其全球霸權地位。這種行為縱然在國際場合被包裝成 「捍衛公平貿易」「保障航道安全」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實際上不過是「攔路搶劫」,用一個更通俗的說法就是「搵快錢」。

「烏龍」事件屢見不鮮

2012年,出席首爾核峰會的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與時任俄總統梅德韋傑夫的私聊中承諾,一旦再次當選將在反導系統等問題上採取更加靈活的政策,這段話因麥克風未關而被曝光;2023年,時任美國總統拜登在社交媒體發文稱會見了越南國家主席武文賞,但配圖中出現的卻是他與越南國會主席王庭惠的合影……此類因疏忽造成的「烏龍」事件在國際政治中屢見不鮮,這些看似偶然的「小插曲」,往往可能暴露出某種更深層次的問題。

這次美國高層群聊拉錯人的事件,雖然看似是一個偶然的「烏龍」,但卻讓我們看到了美國決策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尤其是美國的霸權本質在這次群聊事件中暴露無遺,貿易只是其推行霸權政策的工具和幌子。而美國的霸權行徑和虛偽的貿易政策,終將在國際社會的監督下無所遁形。

(點新聞記者郭瀚林、凱雷報道)

相關報道:

完整紀錄被公開含美軍作戰計劃 白宮:「洩密群聊」未發送任何機密材料

華爾茲承認泄密:懷疑記者故意潛伏 已拉馬斯克來「破案」

(有片)焦點關注|吃瓜吃到國家機密!特朗普內閣誤拉記者入作戰群 離譜程度突破天際

誤加記者入機密群組 白宮認洩露襲擊也門情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記者觀察|美高層群聊烏龍事件 一場偶然「旁聽」中蘊含的必然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