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萬里馮論政|獲救港人家屬支持鄧炳強

文/馮煒光

鄧炳強3月27日致函《明報》,對該報3月26日編輯室手記《記者的提問》表示異議。鄧局長認為上述文章「只集中講述記者提問官員外訪刊憲的合理性,卻完全沒有提及我(指鄧局長自己)回應時已清楚指出營救關乎被禁錮港人的生命安全,行動有隱蔽性」,這是的論。《記者的提問》是由資深記者林藹純署名撰寫的,她和鄧局長對3月初泰國行的理解,有根本不同。鄧局長是去「營救」,而林藹純在文章中劈頭便說鄧局長是去「接人」。林的原文是:「早前,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秘密前往泰國,接回被詐騙集團非法拘留達半年的6名港人」。敢問林藹純,妳有什麼資料佐證鄧局長是去泰國「打個白鴿轉,接人回來」,而不是和泰國當局協調「營救」?既然是營救,那麼鄧局長和港方人員,當然要行程保密,不能打草驚蛇。

林藹純的「接人」論點,其實是和逃到海外的黃絲,遙相呼應的。那些在海外做軟對抗的黃絲便不斷在油管(YouTube)大放厥詞,貶抑鄧局長此行是「去買奶茶蛋治」而已。黃絲評論員們看到鄧局長對《明報》林藹純的回應後,又大喊「現在還有約3名港人未獲救,為何現在又不用保密?」這是典型的黃絲歪理。首先,鄧局長已成功救回至少6名港人,這是他的政績。第二,鄧局長現時人在香港,東南亞的詐騙集團不知道鄧局長是否有下一步行動,此刻當然沒有保密的需要。

至於《明報》記者在機場提問鄧局長出行沒有刊憲一事,其實連林藹純自己也在文章中說「當然,現代社會通訊發達,離開香港仍可遠距離發號施令行使權力,離港刊憲的實際作用的確成疑」。林藹純這番「自爆」,反證了當日在機場《明報》記者的提問其實是吹毛求疵,不排除有刻意打擊政府威信的目的。這和2019年時黑暴抓着警察要佩戴委任證這一項來發難一樣。警員佩戴委任證本來是為防止有人冒警。但在「起底」氾濫的2019年,警員尤其速龍小隊在暴動現場不出示委任證,也是合情合理的。但黑暴、攬炒派議員以至《蘋果日報》記者卻在暴動現場屢屢要求警察以至速龍小隊出示委任證,用意是刻意刁難,阻礙警方行動。這是政治鬥爭的伎倆,以一些制度細節來刁難對手,歪曲其原意來遂其打擊對方的目的。

記者們經常說「為民請命」。另一逃到英國的前《明報》專欄作者又就鄧局長的回應,大放厥詞,說傳媒是「看門狗」,可以防止政府犯錯。其實香港有不少非愛國媒體的記者大多迷信西方,就像這位前專欄作者也是躲到英國去。他們不懂近代殖民者侵略我國的歷史,完全不明白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是如何處心積慮地顛覆我國、誓要把我國分成八大塊的狼子野心。這樣不明白什麼是「顏色革命」的媒體人,又有什麼資格去提醒特區政府?

這一類媒體人經常說要「為民發聲」,但他們可知道正正是市民一分子的獲救港人家屬,對鄧局長被《明報》這樣連番批評,看不下去。他們認為鄧局長是全心全意為了救人,且成功救回,他們很欣喜。卻見到鄧局長因為一些無關宏旨的制度細節,而被《明報》及黃絲批評;家屬們很為鄧局長不值。故他們透過愛國媒體人士希望筆者代為發聲,為鄧局長說句公道話。不知道林藹純在撰文批評鄧局長時,有沒有考慮過事件最重要的持份者——家屬的感受,抑或她只着眼於那位只懂維護英國殖民者遺留下來的制度細節的前線記者?

更多閱讀:

鄧炳強指《明報》文章偏頗誤導 重申赴泰營救關乎生命需保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萬里馮論政|獲救港人家屬支持鄧炳強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