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再看交易本質 該終止而非暫緩

文/大利

長和集團擬拋售43個海外港口一事有了新進展。據港媒報道,長和28日透露將暫緩交易,下周不會簽訂任何協議。同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二司負責人同日作出權威表態,將依法對交易進行審查。

若長和的最新回應屬實,意味着交易短時間內不會完成,甚至有告吹的可能。事實上,站在國家利益和民族大義角度,今次交易猶如向國家的對手「遞刀」,從起初計劃打包拋售港口給美資財團,就是錯誤的開始。

筆者此前撰文已指出,這筆買賣絕對不是「純商業行為」,所涉43個港口遍布全球多個要地,當中包括國際航運「咽喉」巴拿馬運河的兩端碼頭。若輕易落在美資手上,美國將極易對所有中國貨船徵收「政治附加費」,受害的將是我國造船、航運、國際貿易等行業乃至「一帶一路」倡議。多年來,美國政府屢屢以「國家安全」為由迫使中國企業出售碼頭、賣掉TikTok等,加之特朗普重掌白宮即揚言要「奪走」巴拿馬運河,今次交易在美式霸權「伸手」下怎會簡單?

在筆者看來,即便暫緩交易的消息為真,各界亦未必能完全鬆一口氣。因為暫緩了、推遲了,之後交易仍可能繼續。從特區到國家,從民間到官方,皆期望涉事港企可以懸崖勒馬,放棄與美資交易事關國家利益的港口業務,那才能真正保障國家經濟利益和戰略安全。該港企過往的營商作風是,能賺就賺,能盡賺亦盡賺。此番倘以國家利益來大額套利,斷然不能被國家和國民所接受。

另外,今次事件對不同企業亦起到重要的警示作用。單純從商業角度做買賣,是「一買一賣」;但若套利背後是給國家「下圈套」,則絕不能為之。猶記得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不少青年被亂港頭目煽惑變成破壞社會的棋子;如今本港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知名港企若成了外國敵對勢力以商業手段對付中國的切入點,同樣令人痛心。有道是「疾風知勁草」,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在複雜的國際地緣政治下,在大是大非面前,要看得更遠、站得更穩,必須堅決維護國家利益,堅定拒絕外力脅迫。

(作者為時事評論員)

相關閱讀:

來論|戰略短視自毀基石 暫緩交易回頭是岸

(有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對長和港口交易進行審查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再看交易本質 該終止而非暫緩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