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清明節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是重要祭祖日子,自古以來便有許多習俗規範,掃墓時的穿搭,更是有着「清明三不穿,福祿自然來」的說法。
清明節由來
清明節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春秋時代,相傳清官介之推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期間,曾將大腿肉割下為對方充飢,後來重耳當上晉文公,為了報答當時已與母親隱居於山中的介之推,他聽信旁人建議,希望能靠着「放火燒山」找到母子倆,誰料這一燒,兩人都命喪火海。懊悔之下,晉文公設立了不准生火的寒食節,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流傳至今,人們就在這天向祖先與亡者追思;而在農曆的24節氣中,此時春意盎然,四野明淨,因此取作「清明」。
清明三不穿 福祿自然來
老一輩的人曾流傳「清明三不穿,福祿自然來」,意指便是在給祖先上香時,不要穿得「暴露、鮮艷、奢華」,以示對祖先的尊重,如果穿了便會倒霉一整年,避開這三個禁忌,則能受到祖先們的庇佑,順利平安過一年。
掃墓時在穿着上應避免鮮艷,以表對祖先的尊敬與誠意。紅色、紫色、亮黃等鮮明色彩在民俗中多與喜慶、慶典相關,若於掃墓場合穿着,容易被視為不合時宜、對祖先不敬。所以盡量選擇低飽和色系或深色的配色,如溫和的大地色、深灰色,讓整體造型保持簡單內斂視覺,從內而外保持對祭祖儀式的嚴肅、尊重態度。
過於暴露的穿着也被認為缺乏對儀式的重視,尤其在陰氣較重的墓地,更需衣着保守,避免沾染穢氣或引起不適。衣服款式可以選擇合身的T恤、長袖上衣,若是遇到炎熱天氣,則可以在短袖、背心上,增加一件襯衫、薄外套。下半身則可以搭配無刷破、無鏤空設計的牛仔褲、西裝褲、棉褲,透過樸素的設計體現內心尊敬。
避免穿着過於高調的衣服,「儉朴」在中華文化中自古便是一種美德的象徵,而祖先也承襲着這項勤儉智慧,延續家族命脈。因此在這一天,我們應避免穿着品牌標誌外露、花紋豐富的衣服。素雅無圖案的上衣、簡約直筒褲、米白色帆布袋等等,都可以作為掃墓祭祖時的穿搭。
民間曾流傳一個說法,黑色容易讓祖先覺得沉悶,而清明節位冬天春天交替之際,全身黑色或大面積黑灰色會吸熱且容易被擁有趨暗習性的蚊蟲叮咬,不利於戶外活動,因此論習俗或實用性都盡量不要選擇黑色的衣服。
避免穿戴新鞋,源於民間有一些迷信說法認為買鞋(買邪)會招引鬼邪之氣回家,因此應避免在清明節期間購買或穿新鞋。如果不慎在清明節買了新鞋,可以用紅紙包好鞋子,放在門口一晚,然後清早將紅紙燒掉,以破解不吉利的氣運。
(點新聞特約記者陳惠芳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