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1990年4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正式版布,今年是香港基本法頒布35周年。這部被譽為香港「定海神針」的法律,如何通過一紙草案奠定香港社會繁榮穩定的基石?點新聞專訪曾參與基本法起草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譚耀宗,回顧這段歷史風雲,並且剖析當下挑戰,探討未來方向。
35年來之不易 實踐證明安全是繁榮前提
現年75歲的譚耀宗,曾以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的身份,見證這部憲制性文件從無到有的歷程。「當時是大時代轉變,大家未接觸過『一國兩制』,難免信心不足。」他坦言,起草過程需反覆諮詢各界,既要符合憲制框架,也要讓港人安心,最終實現了平穩過渡,漸漸步入正軌。
然而,回歸近28年來,香港並非一帆風順。譚耀宗直言,2019年黑暴是重大轉折點,當時社會秩序被嚴重破壞,證明沒有香港國安法、《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是不行的。他強調,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並非無中生有,而是回應現實威脅,「有人誤以為香港不需要國家安全,但歷史證明,如果沒有法律保障,香港繁榮穩定只是空談」。譚耀宗表示,在基本法頒布35周年的節點回過頭來看,很珍惜今日,一切都來之不易。
高度自治並非絕對自治 籲加深認識憲制責任
社會上不時有個別人士或陣營故意扭曲基本法的原意,譚耀宗說,部分人將「高度自治」曲解為「絕對自治」,甚至刻意割裂「一國」與「兩制」,企圖淡化中央的全面管治權。他舉例指,有人抗拒中央全面管治權,卻忽略基本法開宗明義確立香港是國家不可分離的部分,「這並不是打壓,而是一種憲制責任。在『一國兩制』的實踐中,要不斷地加深認識。」
而面對青年基本法教育課題,譚耀宗主張循序漸進,建議以寓教於樂的方式進行,如用遊戲的方式,以及講故事的方式,結合歷史和現實的例子,令青年更容易明白,從而增加他們對基本法的認識。
譚耀宗說,對比回歸初期,民眾對基本法的認識有所提升,特別是對一些條文的理解。他以基本法第23條立法為例,稱回歸初期許多人都覺得沒有必要立法,直到發生了真正危害社會及國家安全的暴力事件後,大家才驚覺國安漏洞的危險性,社會逐漸理解「有安全才有發展」的真諦。
除了國家安全相關條文,普通市民也同樣關心自身權益及基本法如何保障民生,譚耀宗提到第三章有關於居民權利和自由的條文內容,如集會結社自由、人身保護等權利基本上全數保留,政府要作限制的時候必須要通過法律方可操作,而且相關立法亦參考兩個國際人權公約,這些條文保障都是香港市民相當重視的內容。
批美國手段卑鄙 制裁嚇不到人
自2020年以來,美國政府不止一次聲稱對多名中央及香港特區官員進行「制裁」,通過霸道且雙標的行為試圖恫嚇維護國安的中央和特區官員,搞亂香港社會。對美國的行為,譚耀宗嗤之以鼻,批評制裁是霸凌手段,手段卑鄙,相信香港特區官員頂得住壓力。他表示,自己在美國並無資產,亦不稀罕去旅遊,沒有部分銀行服務一樣可以生活,制裁手段根本嚇不到人。
最後,譚耀宗以「過來人」身份寄語港人,在香港實踐基本法的過程中,要做到「不變形、不走樣」,「一國兩制」、愛國愛港、維護國家安全是關鍵的核心價值。在採訪期間,記者留意到譚耀宗身後的國旗和區旗鮮豔明亮,這番話彷彿也為基本法頒布35周年落下最佳註腳。
(點新聞記者陳子萌報道,視頻製作:鄭緣瓏,視頻拍攝:任青)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