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在2023年《央視春晚·村晚》的舞台上,模特身着中國紅鏤空剪紙元素旗袍亮相,剪紙與旗袍兩種中國元素相得益彰,讓剪紙服飾首次登上國家級舞台並「一戰成名」。這套服飾的設計者李娜來自河北衡水,從一名家庭主婦到備受矚目的手藝人,她用十餘年的堅守與創新,讓衡水剪紙從鄉土走向世界,向世界講述了東方之美的魅力。
李娜的剪紙情結始於童年。在衡水湖畔的農家小院,奶奶的巧手剪出的窗花、繡品是她最早的藝術啟蒙。儘管後來的一段時間裏,剪紙的美沉睡在她的記憶中,卻悄悄地種下了一顆藝術的種子。婚後成為家庭主婦的她,不甘平凡地操持家務,她選擇邊帶孩子邊開一家網店。網店售賣的貨品種類豐富,其中包含不少她喜愛的藝術品,剪紙就在其中。
她回憶到,「剪紙賣得很好,甚至銷往了海外。」這也重新點燃了她對剪紙的熱愛。2017年,她創立「衡水悅納百川工藝品有限公司」,將愛好轉化為事業。通過淘寶、抖音等平台,她的剪紙作品從掛軸、扇子擴展到服飾、頭飾等文創產品,逐漸打開市場。如今,她的公司服務過國內外上萬名客戶,年銷售額逾百萬,帶動了當地剪紙產業鏈的發展。
傳統剪紙多以紙張為載體,李娜卻大膽突破,將剪紙藝術與服飾設計結合。她希望剪紙能夠從靜置的觀賞藝術品,創新成「行走的藝術」。於是,她嘗試用布料替代紙張,歷經無數次實驗,最終研發出兼具鏤空美感與穿着實用性的剪紙服飾。
2025年的微博之夜紅毯上,女星曾黎身着一襲長達7米的非遺剪紙長裙驚艷亮相。裙面上,巨龍盤桓於長城之上,和平鴿振翅欲飛,荷花與錦鯉寓意「年年有餘」——這件將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與現代時尚完美融合的作品,也出自李娜之手,網友盛讚其為「文化自信的具象化表達」。
龍騰盛世的華表、萬里長城的堅韌、牡丹的雍容、和平鴿的祈願……每一件作品都承載着文化符號的深意。2024年12月,一位博主身穿李娜的紅色剪紙漢服亮相米蘭街頭,引發外國友人爭相拍照。訂單從巴黎、東京紛至沓來,李娜「行走的藝術」真正走向國際。
李娜深知,非遺的活力在於「被看見」,交流與傳播才能讓傳統文化持續迸發生機。她積極參與公益項目,讓剪紙藝術進校園,用剪紙服飾激發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她努力尋求創新,秉持「非遺生活化」理念,致力於讓剪紙以更實用的形式融入人們的生活;她呼籲社會各界共同構築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生態圈,讓剪紙這朵東方藝術之花在全球文明互鑒中綻放異彩。
從家庭主婦到非遺文化的創新者,李娜用剪刀剪刻出了一條文化傳承的新路徑,中國非遺正以更鮮活的姿態,向世界講述東方之美。
記者、拍攝:李瑩茵(部分素材受訪者提供)
剪輯:星鳴、李瑩茵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