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特朗普式霸權觸發三反噬 共同體智慧如旭日現東方

文/林筱魯

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施政綱領,猶如一柄雙刃劍,既撕開了美國傳統外交的「道德面紗」,也暴露了霸權邏輯的深層困境。從「吞併加拿大」的狂言到全面關稅戰爭,從顛覆美元體系到重塑能源格局,這些看似癲狂的舉動背後,實則是美國霸權護持焦慮的集中爆發。

特朗普政府的霸權行為可歸結為三大邏輯:「美國優先」的利益至上原則、「霸權穩定論」的維護權力邏輯,以及「攻心為上」的心理威懾策略。其政策內核已從二戰後標榜的「自由主義秩序」徹底轉向19世紀的重商主義傳統,通過關稅武器、能源脅迫、金融制裁等手段重構全球利益分配格局。

以2025年4月2日簽署的「對等關稅」行政令為例,美國單方面對進口商品徵收10%基準關稅,並對歐盟(20%)、日本(24%)、韓國(25%)等主要貿易夥伴實施差異化打擊,其本質是將國際貿易簡化為零和博弈,試圖通過高關稅壁壘絞殺他國,尤其是中國的製造業,促使投資回流。這種政策直接導致美國股市當日劇烈震盪,納斯達克指數期貨跌幅達2.4%,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1.6%,暴露出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深度擔憂。

這一轉向並非孤立現象。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邏輯包含三個核心內涵:一是以美國利益為唯一政策標準;二是退出任何被視為「不公平」的國際協定;三是重構國內政策以符合霸權需求。例如,退出《巴黎協定》和威脅北約「退群」,均體現了對多邊機制的蔑視,轉而追求單邊利益最大化。

特朗普的「顛覆性」有其歷史脈絡,本就是美國外交的本質。縱觀美國戰後史,從杜魯門政府試圖購買格陵蘭島(1946年),到列根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3年),美國始終奉行「合則用,不合則棄」的實用主義原則。特朗普的特別之處在於他將原本以民主自由包裝的隱性霸權手段赤裸裸地暴露人前:通過行政命令直接實施長臂管轄,將國內法凌駕於國際規則之上。

在能源領域,特朗普延續了美國對戰略資源的控制傳統。其任內要求歐盟大規模採購美國頁岩氣,並以關稅威脅迫使歐洲接受高價能源合約,這種「挾資源以令諸侯」的策略,與美國以「議和」方式掠奪烏克蘭礦產如出一轍。然而,歐盟正加速推進能源多元化,從2025年對俄羅斯天然氣進口佔比有增無減,折射出美國能源霸權的式微。

特朗普政策最深遠的影響在於動搖美元霸權根基。為維護「過度特權」,美國對金磚國家推進去美元化的行為威脅徵收100%關稅,甚至將哥倫比亞等盟友納入金融制裁範圍。這種「無差別攻擊」導致美元指數在政策宣布當天立即暴跌,國際資本轉向其它避險資產。更嚴峻的是,美國國債規模突破36萬億美元,人均負債達10.8萬美元,財政赤字與貿易保護主義的疊加效應,可能重演20世紀6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的歷史。

全球供應鏈亦遭受結構性衝擊。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預測,若各國實施報復性關稅,美國2025年GDP增長率將下降1%,個人消費價格漲幅達2.1%。而所謂「製造業回流」僅是政治幻象:美國製造業佔GDP比重從1950年的27%降至2023年的10.8%,一架F-35戰機的成本卻等同30所社區小學年度預算,暴露出產業空心化與軍事凱恩斯主義的悖論。

面對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全球南方國家與傳統盟友正形成「統一抵抗連綫」。中國、歐盟、東盟等53個國家在WTO框架內發起聯合訴訟;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資本金擴充至1000億美元,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覆蓋國增至180個。更具象徵意義的是,加拿大總理卡尼公開譴責美國「霸權行徑」,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國家加速推進區域自貿協定,昔日「後院」正在瓦解美國的地緣控制。

在軍事領域,北約內部出現罕見裂痕。德國總理朔爾茨明確拒絕將國防開支提升至GDP的3%,法國則聯合地中海國家組建「南歐防務聯盟」,這些舉措標誌着美國霸權的外沿結構鬆浮。此外,美國盟友在科技領域的兩面性凸顯:儘管配合對華芯片出口管制,但英偉達等企業仍推出「特供版」產品以維持中國市場。

特朗普式霸權確具特色。其根本矛盾在於「通過摧毀自身建立的體系以維護霸權」的自殘邏輯。其政策已觸發三重反噬:一是經濟代價:高盛將美國經濟衰退概率上調至35%,製造業回流未達預期,反而推高通脹至4.9%;二是制度權威流失:WTO爭端解決機制遭美國癱瘓後,95%成員國支持建立臨時仲裁庭,美國在國際金融機構的投票權被稀釋至15%以下;三是價值觀破產:美國的軟實力得分雖然保持全球第一,但其在「聲譽」與「治理」的排名同時下降4位,分別跌至全球第15及第10,「民主燈塔」的形象搖搖欲墜。

歷史經驗表明,霸權的衰落往往源於過度擴張。正如19世紀大英帝國因殖民成本拖累財政,今日美國正重蹈覆轍:阿富汗戰爭耗資2.3萬億美元卻以撤軍鬧劇收場;對華芯片禁令反而刺激中國半導體產能提升47%。這種「迴旋鏢效應」印證了修昔底德陷阱的當代變體——霸權國越是遏制崛起國,越加速自身衰退。

特朗普的瘋狂行徑,恰是全球秩序轉型的催化劑。當美國沉迷於「關稅大棒」與軍事威懾時,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發展倡議,正在構建「發展型多邊主義」新範式。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與全球南方國家的貿易額同比增長18%,對東盟直接投資突破400億美元,這種以互聯互通替代零和博弈的模式,為破解霸權困境提供了東方智慧。

歷史的鐘擺從不停留。當特朗普在白宮揮舞關稅行政令時,西雅圖港的集裝箱正悄然轉向鹿特丹與新加坡,華爾街的資本開始布局東南亞新能源產業,而日內瓦的談判桌上,新的貿易規則正在非美國家間醞釀。這一切都預示着一個現象:西方霸權的黃昏,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旭日始現在東方的時刻。

(作者為立法會議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特朗普式霸權觸發三反噬 共同體智慧如旭日現東方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