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稅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的「對等關稅」將於9日生效,美國恐慌情緒從股市蔓延至民間,從大學生、全職媽媽到企業高管……全美國民眾掀起「未雨綢繆」式消費潮,超市和零售商店的中國商品被搶購一空。美國知名投資人、億萬富翁馬克·庫班在社交平台呼籲:「從牙膏到肥皂,凡是能找到地方可以儲存的東西,都應該趁早買起來。」

全球股匯波動 美元受壓人幣提振
美國發動關稅戰,全球市場都在尋找新的均衡。在股市動盪之際,匯率亦大幅波動。美元指數顯著受壓,人民幣受到提振,離岸人民幣最大升值幅度一度超1000點。
中國率先反制「對等關稅」,意味着中方已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反制工具和措施充足;經歷8年中美貿易摩擦,中國持續降低對美國進口商品依賴,經貿韌性大為增強。
「最後一台中國產電視留給我」
中方率先亮劍,各方醞釀出招。
多國政要和學者表示,美方做法背離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貿易體系,嚴重損害包括美國消費者在內的多方正當合法權益,是傷人傷己的單邊霸凌做法。耶魯大學估測,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後,若其他國家實施報復,美國低、中、高收入家庭平均將分別損失1300美元、2100美元、5400美元。
關稅戰引發的恐慌性購物場面在美國各地湧現。據美媒報道,50歲美國民眾佩格羅聽到關稅新聞後立即外出「掃貨」。從2日晚上到3日早上在電子產品、汽車零件、園藝設備和其他家居用品上花費約3000美元,更差點錯過心儀已久的中國產電視機。他表示,跑了紐約兩家線下電器商場,赫然發現斷貨,趕緊打電話給另一家商店,獲告知只剩下一台後立刻打電話給店員懇請道:「把它留給我吧。」
「從牙膏到肥皂趁早買」
美國億萬富翁庫班在社交平台提醒公眾:「是時候開始囤貨了!從牙膏到肥皂,凡是能找到地方可以儲存的東西,都應該趁早買起來,最好是在商店補貨前購買。」他認為,美國貨也可能漲價,「他們會甩鍋給關稅」。有美國民眾就翻新屋頂工程索取報價,工程公司要求48小時內回覆,擔心關稅推高材料價格。
美國小企業在「關稅大棒」下求生。在美國加州,迪娜·加扎里安創辦的Austere為多間大型零售商提供高端影音配件,主要在中國生產。在特朗普就職前,她已購入大量存貨,爭取時間撐到公司順利轉型。
在產業鏈「去美國化」進程中,中國外貿危中有機。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郭寒冰向大公報表示,內地企業可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在東南亞、中亞等地投資建廠、建設物流樞紐,降低對美國市場和供應鏈依賴。同時,可加強技術研發,加速數字化轉型。舉例,部分內地汽車零部件企業投入研發智能網聯汽車零部件,通過數字化管理實現供應鏈精準協同,從單純零部件供應商向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打開外貿增長新空間。

(來源:大公報 記者:郭瀚林、凱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