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生活中的傳播學|關稅恐慌情緒正重創全球金融市場

文/王妮娜

這個星期天筆者和以往一樣前往Fineprint點了一份Ricotta Toast,結果被告知沒貨,這可是多年來筆者光顧這間老牌咖啡廳的第一次。恰值特朗普關稅政策生效的第二天,美國作為奶酪出口大國,會否因為關稅政策讓香港進口奶酪價格大幅飆升,導致Ricotta缺貨?在做了如此貌似合乎邏輯的猜想後,筆者在社交媒體發布了這個發現且心悽戚。沒過幾分鐘,店員過來問我,是否還需要Ricotta Toast,原來不是因為原料中的奶酪斷貨,而是藍莓才到貨。可見傳播學中的選擇性理解對於每個人的判斷有多麼重要。可以預見,明日全球金融市場迎來特朗普新關稅政策生效第一天,選擇性理解將發揮威力,通過市場預期給投資者的財富帶來震盪。

選擇性理解指受眾會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對接觸到的信息做出個人解釋。一個帶特朗普關稅色彩的消費者在判斷美國出口食品斷貨這個信息時,和一個並不受該信息影響的消費者作出的判斷是不一樣的。

就金融市場而言,情緒影響幾乎是玄學。實體經濟可以沒有驚喜,但情緒若有燃彈,股市債市即刻實現價升量漲;同樣,一家上市公司即便經營穩健,一則無法償付債務的市場傳言導致的恐慌拋售,能在短短幾個小時內讓市值蒸發三成。這就是為什麼全球投資者都在戰戰兢兢等待明日——特朗普新關稅政策實施後第一個交易日可能迎來的股市風暴。

在黑色星期一到來之前,全球老牌的財經傳媒、權威傳媒的財經欄目,無一不在描寫新關稅政策帶來的經濟蕭條前景。預期會自我實現,這是所有政策制定者都熟悉的傳播魔術——主政者一廂情願長期利好的政策,傳播到實體如果以消極信息為主,政策的效果大概率會自我實現悲觀預期。

相信和消費美國出口商品的筆者一樣,中國商品的美國消費者也在評估關稅政策將給消費和購買行為帶來的影響。從iPhone漲價困境到汽車行業成本危機,美國商界對關稅政策的負面預期正不斷發酵。《華爾街日報》為蘋果公司算了一筆細賬,一部iPhone 16 Pro的硬件成本約550美元,在疊加54%關稅後成本將激增至850美元,這直接威脅到蘋果賴以生存的利潤結構。

汽車行業同樣在拉響警報。美國參議員克魯茲預測每輛車將漲價4500美元,折射出美國製造業對全產業鏈本土化的深度恐懼。這種恐懼源於一個基本現實:現代製造業早已超越國界,強行拆解供應鏈網絡不僅需要天文數字的遷移成本,更可能因效率損失引發產品競爭力崩潰,關稅政策的真實代價終將由市場反噬。

作為全球貿易樞紐的香港,在這場貿易博弈中既面臨挑戰,也需探索新的生存邏輯。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關鍵節點,香港在這場貿易博弈中首當其衝。數據顯示,香港從美國進口貨品的總額在2018年達到2,310億港元的歷史高位,在隨後5年下降13%至2023年的2,000億港元,僅佔香港進口貨品總額的4.3%;香港從美國進口的主要貨品包括電訊設備、電腦及電子產品,而葡萄酒及牛肉產品的進口近年亦變得重要。

近年來為應對中美貿易戰帶來的挑戰,本港製造商已紛紛調整其經濟及營商策略,包括加強與其他貿易夥伴的關係、促進投資流動,與33個海外經濟體包括東盟、澳洲、加拿大、韓國和英國等簽訂24份投資協定,建立新的生產基地,開拓包括東盟、中東和「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等新市場;開拓內地14億人口的龐大內銷市場;透過產業升級、增加研發及創新技術的開支,開發高增值產品,提升本地出口商品及成本的競爭力。

電子產品貿易佔香港轉口貿易總額的68%(2023年數據),而中國內地經香港轉口的電子產品中,約35%最終流向美國市場。特朗普關稅政策若長期化,將迫使企業加速供應鏈多元化,這種去中國化趨勢可能使香港失去部分轉口貿易流量。更值得警惕的是,全球資本對貿易戰的避險情緒已顯性化——政策宣布後兩天內全球股市蒸發6.6萬億美元,香港作為開放型金融中心必然承受更大波動壓力。

但危機中亦存轉機。香港獨特的超級聯繫人和增值人的角色在供應鏈重構中可能獲得新價值:當跨國企業需要在中美之外建立備份產業鏈時,香港的法律體系、金融服務和區域樞紐地位,可助力企業布局東南亞、南亞等替代性生產基地。數據顯示,2023年香港對東盟的直接投資同比增長22%,這種趨勢或將成為對沖貿易壁壘的重要緩衝。

面對變局,香港需要超越傳統轉口貿易模式,構建新競爭優勢:隨着關稅爭端催生大量貿易糾紛,香港可依託普通法體系優勢,打造專注於科技產品原產地規則、知識產權爭議的國際仲裁中心。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近年案件量年均增長15%的態勢,為香港提供了參照樣本。主動對接RCEP機制,推動建立數字關稅同盟,在跨境數據流動、電子認證等領域制定區域標準。這既能緩解企業應對多邊關稅體系的合規成本,也有助於香港在數字經濟規則制定中搶佔先機。

對於香港而言,這場危機恰是擺脫中轉站刻板定位的契機。當關稅壁壘迫使企業重新思考在哪裏生產時,香港更需要回答如何創造不可替代的價值。從貿易流量管理者升級為規則制定參與者,發揮自己獨特優勢幫助內地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或許是這座自由港在逆全球化浪潮中錨定自身價值的關鍵所在。

相關閱讀:

美民眾陷關稅恐慌 瘋搶中國貨

(多圖)美國各地爆示威活動 民眾高舉標語反對特朗普政府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生活中的傳播學|關稅恐慌情緒正重創全球金融市場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