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台灣青少年上海先睹《哪吒2》 「同契之光」串起兩岸青少年

首屆「同契之光」海峽兩岸青少年動漫作品展即交流研習營在上海拉開帷幕,在130餘位參與者中,有94名台灣青少年專門從台灣趕來上海參與。(點新聞記者張帆攝)

【點新聞報道】「你們叫的士,我們叫的士……真的好多不一樣」、「大家都愛路邊攤,愛熱鬧……感覺我們又挺像……」——這是首屆「同契之光」海峽兩岸青少年動漫作品展上,一幅台灣青年畫家創作的作品《從不一樣,到一樣》中主人公的對話,展現了兩岸青年熱絡交流的片段。

「同契之光」展覽現場,哪吒元素的展品受到台灣青少年的關注和喜愛。(點新聞記者張帆攝)

這個周末,匯聚了百餘幅兩岸青少年畫家動漫作品的「同契之光」展覽及相關交流活動在上海開幕。活動以「國風、國潮」為主題,自去年10月啟動以來,吸引了近千位兩岸青少年參與。其中,動漫展收到700餘幅作品參與,經過兩岸專業人士共同評選,有120幅作品到上海進行為期兩個月展出。主辦方還特別舉辦動漫研習營,有94名台灣青少年從台灣專程趕來上海參加。在滬期間,他們將聆聽專業畫家講座,並體驗非遺傳承等活動。台灣小藝術家們還搶先觀看了島內尚未上映的動漫熱片《哪吒2》。很多人表示,參加這樣的活動,不僅希望能到大陸走走看看,更想與同齡人增加交流機會,透過漫畫這座橋樑,彼此激勵、共同成長。

台北101、上海東方明珠等是兩岸小畫家都鍾愛的題材。(點新聞記者張帆攝)
來自台灣小畫家的作品《祈禱並與您相遇》。(點新聞記者張帆攝)

動漫筆觸 同胞深情

記者在現場看到,將台灣特有的風俗人情作為題材,是很多青少年不約而同的選擇。如台灣小畫家李易儒創作的《祈禱並與您相遇》,畫的是大家都熟悉的放天燈場景,主人公清澈的眼神,彷彿在對每一位觀眾訴說着什麼。自稱是業餘畫家的黃莉芸則帶來了《地母廟的祝福》,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家鄉南投的美景。

來自台灣小畫家的作品《從不一樣,到一樣》。(點新聞記者張帆攝)

小畫家們還將很多兩岸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點融入到一幅畫中。如《心相印,情相系》、《錦繡同框》、《美麗中國 親情海峽》、《同粽同源》等等,畫的都是台北101、東方明珠、大熊貓、粽子等兩岸熟悉的元素,充滿童趣,讓觀眾忍不住駐足湊近觀賞。不少台灣青少年還告訴記者,來滬更看重的是交流。黃莉芸就表示,在台灣已經習慣了電腦創作的當下,驚喜地看到大陸同齡人還在堅持用畫筆創作,那種「手繪的溫度」特別珍貴:「我覺得手繪的溫度可以一直一直畫下去。」期待與更多同齡人一起探討創作心得。

在展覽現場,觀眾駐足細品作品。(點新聞記者張帆攝)

漫畫家之子:共同講好中國故事

在展覽現場,記者還遇到已故台灣著名漫畫家蕭言中之子蕭邵陽。繼承了父親的遺志,本科畢業,正準備在文創領域繼續深造的蕭邵陽近年來一直在參與兩岸文化交流工作。

對於大陸的動漫創作水平,曾有過與大陸不知名網友聯機打《王者榮耀》的美好記憶,現在還在玩《黑神話·悟空》的蕭邵陽讚不絕口,也對能先睹《哪吒2》充滿期待。他特別提到,交流的最大體會是兩岸動漫青年有很多相像之處,比如最初的畫風和技法都會向日本學習,但又都很努力想把自己民族文化特色和特有精神融入作品。在他看來,用漫畫這種兩岸民眾都很喜歡的藝術形式來演繹,還可以讓更多人了解並喜愛中華傳統文化。從《悟空》到《哪吒》的成功,還讓蕭邵陽更加堅信,有深厚底蘊的中華文化,還有很多優秀元素等待大家去發掘,使之綻放出更多光彩,兩岸青年也有責任為之不懈努力,創作出更多打動人心的作品,共同講好中國故事。他也期待以動漫為載體,繼續推動和參與兩岸青少年交流。

台灣著名漫畫家蕭言中之子蕭邵陽認為,兩岸青少年在動漫創作方面有很多共同語言。中華文化還有很多優秀元素期待大家一起發掘,使之發揚光大。(點新聞記者張帆攝)

點亮心靈契合之路

另據了解,第二屆「同契之光」相關活動也已經啟動招募。活動得到了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兩岸企業家峰會、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上海市動漫行業協會、上海戲劇學院等以及台灣相關機構和專家的支持。主辦方介紹,「同契」,取「契合、同心」之意,期待兩岸青少年通過動漫這種藝術形式,在文化交流中增進彼此的了解與認同,如同光芒般照亮兩岸青少年心靈契合之路。

活動主辦方之一的上海市海峽兩岸民間交流與發展研究會會長高美琴介紹,未來活動將拓展至動漫設計周,並加入主題招聘會等環節,也正在謀劃展覽和相關活動入島交流。「兩岸應該多交往、多交流,特別是年輕的一代,讓他們從小就知道台灣與大陸同根同文化。」

台灣小畫家的作品還將夜市、珍珠奶茶、海灘等元素融入作品,勾起現場大陸觀眾對台灣遊的美好回憶。(點新聞記者張帆攝)
大陸小畫家的作品《美麗中國 親情海峽》。(點新聞記者張帆攝)

(點新聞記者張帆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台灣青少年上海先睹《哪吒2》 「同契之光」串起兩岸青少年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