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別人吃藥,治不了自己的病。」當美國領導人陶醉於「關稅槓桿」帶來的施壓快感之時,世界正在悄然轉向:盟友構建新聯盟,企業重組供應鏈,多邊機制尋找美國之外的支點……封閉保護非但不能讓「製造業回流」,反會掏空其創新生態和市場活力,最終只會讓美國經濟在孤立中加速衰退。當越來越多國家因「稅牆」而繞開美國市場,美國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孤立態勢將日益加劇,進而強化全球產業鏈的「去美國化」趨勢。
山東新明輝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輝告訴大公報,針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新明輝已制定應對策略:將優化供應鏈韌性,加速推進東南亞等地工廠產能布局,承接美資品牌產品加工與中轉,通過「中國研發+海外組裝」模式減緩關稅對業務的衝擊。
在美國關稅大棒下,全球各國未雨綢繆,通過貿易關係多元化和加強區域合作對沖關稅衝擊。中日韓三國近日就加快自貿協定談判進行討論,共同推進區域及多邊合作。
深化與歐日韓合作 平衡風險
窮則變,變則通。山東的新明輝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做勞保用品業務,設有內地最大一站式工業勞保用品採購平台,把本地生產部分優質產品出口,比如安全鞋和安全帽等。新明輝和美國3M、霍尼韋爾等都有較多業務合作,安排在內地銷售它們的產品。有些產品是從國外進口,出口美國產品相對少,每年約幾百萬美元。
新明輝總經理李輝表示,針對美國「對等關稅」,公司創新求變。在優化供應鏈韌性方面,加速推進東南亞等地工廠的產能布局,承接3M和霍尼韋爾等美資品牌產品加工與中轉,實施「中國研發+海外組裝」模式,減緩關稅衝擊。同時,深化與歐洲和日韓供應商合作,平衡供應鏈風險,並依託智能倉儲系統動態管理庫存。
助拓全球安全標準 增議價力
再者,新明輝在維持美國市場訂單基礎上,邁步多元化出口,重點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及RCEP區域市場,並且搶攻內需市場,擴大及新增100餘個內地經銷點,目標是3年內銷售佔比提升30個百分點。在質量競爭方面,透過加強研發,推出輕量化、智能化產品,提升附加值,緩和成本上漲壓力。公司申請「一帶一路」專項貸款及海外倉補貼,並聯合美資品牌參與全球安全標準制定,冀增強在新興市場的議價能力。
江蘇一家外貿公司總經理丁佐峰表示,公司主營紡織品和戶外用品出口,利潤率介乎10%至20%,若關稅稅率升至69%甚至79%,最終只有漲價抵銷,讓美國消費者買單。目前,歐洲和亞洲市場佔公司出口份額80%以上,美國市場佔比降至10%左右。丁佐峰計劃進一步拓展亞洲和「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
溫州一家大型外貿鞋廠長期為美國某知名鞋類品牌貼牌生產。該廠業務經理阿德表示,鞋廠在越南和緬甸分別新建一家工廠,但由於兩國也面臨美國加徵關稅,鞋廠一方面和美國品牌方協商,爭取共同分擔部分關稅成本,並提高在美國市場商品售價。另一方面,工廠會加大承接美國以外訂單,並嘗試開拓內銷市場。
在廣東,不少企業負責人積極採取應對措施。中國四會市珠寶玉器協會副會長丁志鵬表示,其高端珠寶業務在越南市場發展良好,首年營收已超3000萬元人民幣。「我們分析後認為,高端珠寶行業的市場是那些經濟增長較快的地區,事實證明,我們先行一步向外拓展市場是明智的。」丁志鵬認為,短期陣痛難免,唯有國內、國外兩條路走,在市場多元化及技術創新上謀求突破,才能更好地抵禦外部風險。
專家解讀|降低對美依賴 強化技術自主可控
在特朗普政府發起的「關稅戰」背景下,中國企業在外貿領域面臨諸多挑戰,但同時也孕育着新的發展機遇。
經濟學家張連起指出,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企業在外貿轉型升級中「危中有機」。具體而言,勞動密集型產業訂單加速轉移;中間產品(如機電設備、電子元件)因價格彈性較低,短期轉移難度較大,但長期可能通過產業鏈全球布局規避關稅,中國的應對方略很清晰,針對性路徑有三方面,包括產業鏈韌性提升,加速製造業數智化轉型,強化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貿易夥伴多元化,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降低對美市場依賴;內需驅動戰略,通過擴大內需和促進消費釋放國內市場潛力。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表示,中國通過對等增加進口美國產品的關稅來進行反制。這一措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貿易關係,還促使國內企業尋找其他市場機會。
同時,中國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釋放大量進口機會,吸引其他國家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從而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他指出,美國愈演愈烈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會加速全球產業鏈的「去美國化」趨勢。因此,推動產業鏈重組成為必然選擇。中國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出台適當的政策支持和市場引導,幫助企業抓住重組機會,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維護國安 加強稀土出口管制

據新華社報道:4月4日,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發布對部分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並於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4月6日表示,稀土相關物項具有軍民兩用屬性,中國政府此次充分借鑒國際做法,對稀土有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體現出堅定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的決心,並體現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心。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指出,稀土被譽為「工業維生素」,是先進武器裝備、航空航天部件、風力發電、新能源汽車、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等戰略性產業的關鍵原材料支撐。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國和出口國。過去三十年,中國稀土產業不斷完備自身產業體系、科學調控國內供給、加大資源整合、推動併購重組,在實現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同時,積極拓展全球夥伴關係,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認為,從企業過往實踐來看,只要不從事損害中國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活動,出口管制不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貿易等活動,更不會影響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安全。中國稀土企業將按照公告要求,強化合規貿易,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確保相關物項不被用於軍事目的或敏感領域,同時將持續加強和友好國家的國際互利合作,深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的協同融合,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中國外貿業如何迎戰「對等關稅」?

加速轉型
•從傳統2B(銷售主要面向企業、組織或機構)轉向跨境電商2C(銷售直接面向消費者個人),縮短供應鏈,提高利潤率和靈活性。
升級產品
•聚焦高附加值產品,通過設計和微創新提升競爭力。
建海外倉
•在美國及歐洲等地建立倉儲,降低物流成本,規避小額免稅取消的影響。
多元出口
•減少對美國市場依賴,開拓歐盟、東南亞等地新市場。
靈活議價
•利用中國製造集中度,借助大數據對接需求,提升議價能力。
對等關稅=不公平貿易

單邊霸凌
•所謂的「對等關稅」,是簡單根據美國對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逆差佔美國對該經濟體進口比重測算出的,並非真正的關稅稅率,是粗暴的單邊霸凌。
違反國際規則
•美方單方面確定美國對其他國家商品的關稅稅率,違背了最惠國待遇原則和關稅約束義務,是對多邊規則的無視。
害人害己
•美國挑起全球貿易大戰,撕碎「優勢互補」的供應鏈體系,將導致全球經濟與貿易萎縮,引發經濟衰退,不僅嚴重衝擊廣大發展中國家,也必將反噬美國經濟。
資料來源:人民網
人民日報:增強有效應對美關稅衝擊信心
人民日報4月7日刊發題為《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增強有效應對美關稅衝擊的信心》的評論員文章。文章指出美國政府逆世界潮流而動,對包括我國在內的幾乎所有貿易夥伴出台所謂的「對等關稅」,我國第一時間採取了堅決有力的反制措施,引發全球高度關注。當前應客觀分析美濫施關稅對我影響,理性看待我國經濟發展良好態勢,堅定應對美這一輪遏壓的信心。
(一)美濫施關稅將對我造成衝擊,但「天塌不下來」。近年來我們積極構建多元化市場,對美市場依賴已在下降。我對美出口佔全部出口的份額已從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對美出口下降不會對整體經濟造成顛覆性影響。
(二)當前我國經濟企穩向好,應對美關稅衝擊有底氣、有信心。近年來我們持續優化供給、改善需求,暢通國內經濟循環,經濟內生動力明顯增強。
(三)面對美濫施關稅的亂拳,我們心中有數、手上有招。未來根據形勢需要,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調整餘地,隨時可以出台;財政政策已明確要加大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財政赤字、專項債、特別國債等視情仍有進一步擴張空間;將以超常規力度提振國內消費,加快落實既定政策,並適時出台一批儲備政策;各級政府將「一行一案」「一企一策」精準幫扶受衝擊較大的行業和企業,支持企業調整經營策略,指導幫助企業在盡可能維持對美貿易的同時,開拓國內市場和非美市場。
(四)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以國內經濟結構調整應對外部環境調整。一方面,從需求側入手,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與意願;另一方面,從供給側發力,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改善營商環境,支持國內企業更多圍繞老百姓的需求提供高質量產品和服務。
面對美方的多變易變、極限施壓,我們沒有關上談判大門,但也不會心存僥倖,而是做好了應對衝擊的各種準備。我們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一定能夠化危為機、行穩致遠。
(來源:大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