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熱點追蹤|關稅給美國帶來的風暴 才剛剛開始

美國民眾除了加緊囤貨之外,還湧上街頭,抗議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法新社)

【點新聞報道】央視旗下新媒體賬號「玉淵譚天」今日(7日)發表文章,指這幾天,針對特朗普濫施關稅的行為,美國上下正在開展一場「自救運動」:美國民眾除了加緊囤貨之外,還湧上街頭,抗議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一批來自科技和金融行業的知名人士也在組團前往特朗普的海湖莊園,希望和特朗普就其全面徵收關稅一事進行常識性討論。

然而,面對美國各階層的呼聲,特朗普是這樣回應的:「這是一場經濟革命,我們一定會贏。儘管不容易還是要挺住,最終結果將會是歷史性的。」

「挺住」一詞可以反映出,美國這步「險棋」的陣痛不可謂不大。

那為什麼特朗普政府仍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大打關稅戰?

幾組數據,很能說明問題。

這幾天,美股大崩盤,3日至4日,僅僅兩天之內,美股市場就蒸發超6萬億美元。上周,道瓊斯工業指數累計下跌7.82%,標普500指數累計下跌9.08%,納斯達克指數累計下跌10.02%。

其中,蘋果、微軟、亞馬遜、特斯拉、Meta、英偉達、谷歌等美股「七巨頭」的市值總共損失1.8萬億美元。

美股大崩盤。(新華社資料圖)

從歷史來看,特朗普面對這種情況,的確有一些「經驗」

拿2018年來說。這一年,美股至少經歷過3次大的波動,每一次,都與特朗普政府當時的政策有關:

  • 2018年2月,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出現單日下跌1175點,創下當時的歷史最大單日跌幅。
  • 2018年9月底到10月第二周,蘋果、亞馬遜等科技企業股價大幅下挫。
  • 2018年12月,道瓊斯指數出現單日下跌653點,標普500指數接近熊市區域。

特朗普政府的動向,也引發了美國資本市場的擔憂。

對於這些波動,特朗普政府當時的話術,與今天相似——時任白宮發言人提到,「總統聚焦美國經濟基礎,而美國經濟基礎依舊異常強健。」

換句話說,就是沒什麼影響。但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拿2018年12月的這次股市崩盤來說。這是除疫情衝擊之外,特朗普上一任期間股市下跌最嚴重的一次。

譚主通過大數據手段,統計美國各地媒體和社交媒體對這次股市崩盤的討論,發現加州的討論熱度很高。

加州,有一個特殊的群體——科技企業。特別是加州的科技初創企業,其融資水平在全美名列前茅。

2018年12月的這次股市崩盤,對於這個群體來說,不是什麼容易修復的衝擊,而是毀滅性的打擊。

據統計,很多原本計劃在2018年底或2019年初上市的加州科技企業,當時都不得不推遲上市。

這些企業原本備受美國資本市場期待,Uber是其中一個代表。

2018年,美國資本市場認為,Uber的上市將是2014年以來美國交易所規模最大的IPO。但2019年年中,Uber最終上市後,表現始終勉強,出現了一些聲音認為,Uber等公司「幾乎沒什麼價值」。

從Uber的例子中可以看出,這次的崩盤,深深傷害了美國的科技產業。這種傷害,是長期的,甚至是不可扭轉的。

舊金山Uber公司總部。(中新社資料圖片)

類似的情況,其實也出現在和關稅戰直接相關的產業。

特朗普第一任期時,主動挑起對華貿易摩擦,而中國選擇對美國大豆等商品加徵25%的關稅,作為反制。

當年(2018年),美國對華大豆出口量暴跌約70%,受此拖累,那一年美國大豆出口額暴跌約40億美元,大豆期貨價格也降至9年來最低水平。就在2020年,美國大豆出口額又上升至255億美元,超過了貿易戰前的水平。

從賬面數據來看,加徵關稅帶來的影響,是可以被「抹平」的。也就是說,如果帶着「長期主義」眼光去看待一些數據指標,關稅帶來的影響似乎並不是不可接受的。

事實上,這也是特朗普和他的團隊強調「忍一忍」的原因——大豆出口的回升似乎就是例證。

但這組數據之下,還有一些其他人沒有看到的數據:2018年,美國中西部6個州的農場破產率上升30%,許多農民認為,他們正在經歷「最艱難的時刻」。2019年,這樣的趨勢並沒有得到緩解,當年,美國農場破產率上升20%。

從下跌到恢復,數據回來了,但很多美國人的生活,回不來了

這也意味着,雖然行業的規模沒有變,但有一批人永遠失去了參與工作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大的企業主抵抗風險的能力較強,他們會吞併一些小的參與主體,這變相破壞了行業內的公平競爭。

這樣的例子,在製造業體現得更為明顯。事實上,在利用關稅解決製造業問題上,特朗普政府有一套更加完備的敘事:加徵關稅,會讓外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的成本變高,由此,無論是美國企業還是外國企業,都會來美國本土進行投資、生產,這會帶動就業,培育更多產業工人,到時候,美國的製造業會被重建,美國經濟「空心化」的問題也會得到逐步解決,「鐵鏽帶」也不再「生鏽」。

在利用關稅解決製造業問題上,特朗普政府有一套更加完備的敘事。(法新社資料圖片)

特朗普一直想宣揚,這樣的做法是有效的: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對進口鋼鐵徵收25%的關稅。關稅實施後,進口減少導致美國國內鋼鐵價格上漲。當年,美國鋼鐵行業公司的賬面數據都很好看——美國鋼鐵公司的凈銷售額從上年的122.5億美元升至141.8億美元。

美國鋼鐵公司還宣布了重啟伊利諾伊州的工廠。據統計,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美國鋼鐵廠增加了4800個就業崗位。

鋼鐵公司變好,鋼鐵行業變好,工廠重啟,增加就業,帶動地方經濟……聽起來,所有的事情都在按照特朗普團隊宣稱的「劇本」在發展。

但特朗普政府沒有講的,是這個故事的下半章:鋼鐵價格的上漲,導致汽車、機械、建築等行業的成本上升。據統計,2018年鋼鋁關稅導致美國下游製造業反而損失了7.5萬個崗位。

當時,美媒就報道過一家美國企業的故事。這家企業名叫「美國的酒桶」,它是美國唯一的不鏽鋼啤酒桶製造商。多年以來,這家公司一直都在使用美國國內鋼材。但關稅政策的出現,讓他們變得用不起美國鋼了。

為了應對關稅帶來的上漲,這家公司不得不裁掉三分之一的工人以維持運營。

美媒用了一句很形象的話進行了概括:特朗普徵收鋼鐵關稅,保護了鋼鐵製造商僱傭的14萬工人,但這些關稅也懲罰了以鋼鐵為原料的各行業中的650萬人。

事實上,關稅也並沒有「保護」美國的鋼鐵行業。

  • 到2023年,美國鋼鐵公司宣布,無限期關停伊利諾伊州的工廠;
  • 到2024年,由於近年來持續虧損,鋼鐵產量和股票市值都遠遠落後於其他美國同類公司,美國鋼鐵公司差一點被賣給日本製鐵公司。

美國鋼鐵行業的困境,是多重因素影響下的結果。這些,都是特朗普政府在宣揚關稅政策時,沒有講出的事實。

關稅會給美國民眾帶來的痛苦,不只顯現在賬面上,美國密歇根大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賈斯汀·沃爾弗斯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2018年,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導致洗衣機的價格上漲近100美元,因此,很多家庭選擇繼續使用他們老化的機器,但這帶來一系列新的成本——老化機器的噪聲、洗滌後烘乾效果很差的衣物,以及更高的水費和電費賬單。關稅的總成本不僅僅是從你賬戶支出的金額,還包括它們迫使你做出的決定,這些決定會引發新的成本。

他總結道,關稅會從根本上重塑美國人的生活。

到底將會如何重塑,這位經濟學家沒有詳細分析。如果只是忍受噪聲,如果只是多擰乾一次衣服,這些,想來美國民眾尚且可以接受。但如果是其他的改變,那美國民眾,還能接受嗎?

無論是美國民眾的抗議聲,還是經濟晴雨表的數字波動,再到行業指標的起起落落,這場風暴是由表及裏,牽涉到美國經濟的方方面面,風暴,才剛剛開始。

(來源:玉淵譚天)

相關報道:

港股|恒指大瀉2119點 科指跌逾11%

多地股市早盤大跌 日股開盤10多分鐘跌逾2600點

特朗普回應股市崩盤:暗示自己是「故意」  籲美國人民「挺住」

(多圖)美國各地爆示威活動 民眾高舉標語反對特朗普政府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熱點追蹤|關稅給美國帶來的風暴 才剛剛開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