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上江南
美國當地時間3月26日,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對所有進口汽車加徵25%的關稅,包括發動機、變速箱在內的關鍵部件同樣出現在這個加徵關稅的清單之上,因此也需要和整車一樣,需要額外繳納25%關稅(5月3日生效),而新的汽車關稅已經於4月3日正式開始生效。這個關稅是疊加在美國過去的關稅之上的,此前,美國對進口的乘用車和商用車徵收2.5%和25%關稅,加徵關稅後,稅率變為27.5%和50%。
豐田自行吸收關稅 其他廠商只能跟隨
特朗普對外聲稱,汽車關稅是永久性的,不會有國家獲得豁免,如果在美國製造車,那麼無需繳納這個關稅。特朗普徵收永久汽車關稅的主要目的,用「關稅這把機關槍掃射」韓國、日本、德國的汽車廠商,逼着他們必須把工廠從墨西哥、加拿大以及歐洲搬到美國。
目前包括通用汽車在內的三大汽車廠商已經着手將生產線遷回美國。媒體預計,作為汽車大戶的日本豐田,由於新關稅導致2025年利潤將減少30%,另一日本汽車廠商萬事得將會由盈利轉為虧損。豐田汽車是世界上最賺錢汽車公司,已經向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供應商表示,願意承擔25%的關稅,以舒緩供應商壓力,確保供應鏈穩定。豐田汽車自己吸收關稅,可見其利潤多麼豐厚。豐田的舉動已經為韓國、德國、歐洲的汽車廠商做出了樣板,這是特朗普最希望看到的成果。
筆者認為,在特朗普所有的關稅大棒政策中,最具殺傷力且最容易讓美國更加偉大(MAGA)、獲得成效的就是這個汽車關稅。豐田吸收關稅,並不代表豐田不把工廠從加拿大、墨西哥遷回美國,長遠來看,少賺30%肯定不是日本豐田可以承受的。那麼韓國、德國及日本其他汽車巨頭對特朗普關稅已經沒有議價空間,「舉白旗」的機會越來越大。
1000億美元的額外關稅收入對美債影響很大
白宮官員說,新的汽車關稅將為美國帶來每年超過100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這筆額外的收入非常客觀,相當於美國36萬億美元債務每年應付利息的10%,對政府財政的影響還是非常大。
2024年美國汽車銷量約1600萬輛,其中美國生產的汽車和進口汽車差不多各佔一半,大約800萬輛汽車,金額約為4740億美元,在出口到美國汽車的國家中,墨西哥排名第一,約300萬輛,排名第二到第五的是,韓國約154萬輛、日本約138萬輛、加拿大107萬輛,歐洲78萬輛(德國約45萬輛)。
筆者看來,特朗普加徵的永久汽車關稅針對的就是墨西哥、韓國、日本、加拿大和德國等盟友,那些渲染對中國汽車影響巨大的聲音基本上不足為信,因為每年只有幾萬輛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汽車(特斯拉沒有包括在內)。
盟友反擊汽車關稅各自為戰 幾乎沒有威脅
汽車關稅發布後,不管是美國市場還是歐洲市場,汽車廠商哀鴻遍野。
《華盛頓郵報》點評新汽車關稅,25%的關稅將導致美國汽車提高4000美元到1.2萬美元的售價,美國消費者購買汽車的成本上升已經成為事實。華爾街大行預估,通用和福特兩家美國廠商將需要為新關稅額外支付130億和45億美元,對於競爭力遠遠不如日本豐田和韓國現代的美國車企來講,可謂是雪上加霜。
加拿大總理卡尼公布了對美國的反制措施,對所有不符合美加墨協議的美國進口汽車徵收25%關稅。除加拿大反擊美國汽車關稅外,墨西哥、日本、韓國、歐洲選擇了避戰。汽車廠商除日本豐田表示將吸收關稅外,歐洲汽車巨頭Stellantis宣布,暫時中止了加拿大和墨西哥的2個工廠的生產,在美國密歇根州的2家工廠和印第安納州的3家工廠總計解僱900名美國工人。
構建數十年的全球汽車產業鏈,當年日本、韓國、德國廠商到美國建廠,然後再把部分工廠從美國遷到墨西哥、加拿大等地,主要原因是美國的生產成本昂貴,工人工資高且效率低下,讓廠商無錢可賺。
今日特朗普用汽車關稅,強逼汽車廠商回到美國建廠,讓製造業回流美國,是MAGA所需要的,對美國來講是對的。但建新的汽車工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按照美國的效率,至少需3年的時間,工廠建設期間,是否能帶動多少美國工人就業都是未知數,而2026年將開啟國會中期選舉,如果民主黨可以捲土重來控制國會,那麼特朗普制定的很多政策將會無法順利實施下去,就算中期選舉可以保住共和黨對國會的控制地位,3年後的2028年,民主黨會和共和黨重新開啟下個4年的總統之爭,白宮之位落在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的手裏,一切都是未知數,這些不可預知的重要事項及不確定性,對於汽車廠商來講,都是非常難以把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