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從飛機上看飛過一段陸地後進入了安達曼海,我知道我已經進入了緬甸的領空。在來緬甸之前,我聽過看過很多關於緬甸的新聞和傳聞,所以此刻我的心情有緊張,有害怕,還有如何做好報道的擔憂。
飛機降落到仰光機場,仰光的機場並不大,很快飛機的門就開了,撲面而來的熱浪彷彿迎接着我的到來。







我們辦完入境的落地簽後,就開始了忙碌而緊張的工作。在辦好各種證件之後,我們已經在到達大廳等待中國藍天救援隊的到來。我看到他們的飛機降落在仰光機場的跑道上,懷着緊張的心情準備對他們進行抓拍。很快這班飛機的人陸續從飛機上下來,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們是在旅客們全部出來之後,排着隊有序地走出來。在看到他們的一瞬間,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眼角竟然濕潤了起來。可能是被他們英勇無畏的精神所打動。此刻作為一個記錄者,我沒有時間處理我的情緒,我知道我必須馬上把這些畫面拍下來。看到他們每一個人,我恨不得想把每一個人的精神狀態都拍下來。



在緬甸的第二天,我們一大早就前往曼德勒。緬甸有一條仰光直達曼德勒的高速公路,緬甸的高速有點像中國的國道。在越來越靠近曼德勒的地方,高速公路出現裂縫的頻率就越來越多。這些裂縫可以明顯看出被剛剛填補上,有些小的裂縫不影響行駛的情況下就沒有做處理,不過依稀可以看見小裂縫不斷延伸至大裂縫,那些大的裂縫有兩指到四指寬,如果不及時填補,很難想像會造成多大的危害。



慢慢地,離曼德勒越來越近,開始出現地面的起伏,有嚴重的路段裂開的地面都不一樣高低,像是迷你大裂谷一般。
經過13個小時的車程,我們懷着緊張及擔憂的心情,進入了曼德勒。從城外往城內去,倒塌的建築越來越多;從偶爾能看見一些傾斜的建築,到越來越多倒塌的建築。曼德勒城內的情況雖不至於像傳聞中那麼誇張,但有些樓的狀況看起來確實有些慘烈,如果說在地震的瞬間,這些樓就迅速倒塌的話……看到這些我真的不敢再想了。

曼德勒城內,雖然所有建築都受到地震影響,但並不是所有建築都受損嚴重。在來之前接收到的傳聞和圖片,我以為曼德勒已經到了要重建的地步,雖然倒塌的樓不是全部,但是數量也頗多。可憐的是那些在街邊睡在臨時帳篷的難民們。



到達曼德勒的第一站,是一個叫雲南同鄉會的地方,這裏都是緬甸籍的華僑,他們的祖籍都是雲南,可能是祖輩來緬甸做生意的後裔。進到他們的建築群里,我看到在廣場的中央有一個很大很大的臨時帳篷,這個帳篷裏面包含了藍天救援隊的指揮部和當地召集的義工組、醫療組、物資組等等。還有諸多的水及各種物資,我看到了大家在災難面前的團結。
藍天救援隊某分隊隊長在與我們進行了一番介紹之後,馬上取得了前線其中一個廢墟的新消息,疑似有生還者。還沒回過神的一瞬間,我們已經在去往那個地點的路上了。萬萬沒想到的是,在這個地方竟然待了八個小時之久。
在曼德勒的這一天半,不管是視覺上還是心理上都是時刻衝擊着我,這些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事物,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感受到了人類的情感。這些珍貴的記憶會永遠伴我一生。
在曼德勒的工作結束後,我們把剩下沒用完的物資和水一併捐給了路邊的緬甸難民,也算是在工作之餘做的一點貢獻吧。
在回仰光的路上,我發着呆,看着被地震破壞的高速公路基本被全部修復,穿着「籠基」的緬族司機嚼着他的檳榔,烈日炎炎,灼熱的天氣讓車裏的空調開到最低也顯得那麼無力。而我緊張的心情還未能從曼德勒抽離出來。

等我回過神的時候,飛機已經飛離了安達曼海。這時我才意識到此次緬甸的工作已經結束了。雖然我的情緒不再緊張,但是我的心情並沒有恢復平靜。我的精神像一根緊繃了很久的皮筋,在許久以後鬆手的一瞬間,並不能馬上恢復最初的樣子。
儘管離開了緬甸,工作也告一段落,但仍然是一段難得的記憶。如果一定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次緬甸之行的話,我想那就是——不虛此行。
(點新聞特派記者王嘉晨緬甸報道)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