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山野論道|特朗普全球貿易戰的發展推演(一)

文/吳煒

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執行所謂「全面對等」關稅政策,從4月5日起對所有進入美國的進口商品徵收至少10%的基準關稅,並從4月9日起對包括歐盟和中國在內的約60個貿易夥伴徵收更高關稅,貿易戰全面爆發。資本市場劇烈動盪,全球股市和美元指數均出現暴跌。早在去年9月和11月本欄目系列文章《特朗普如當選的政策取向預判》和《克服特朗普恐懼:中國股市的改善契機》中,就預判了這個政策的大概率可能性。而今,在政策落地後,絕大多數分析文章開始討論貿易戰對美國內通貨膨脹影響和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時,筆者在去年11月底文章《如何應對特朗普關稅戰第一招》和今年3月初文章《特朗普理念:新孤立實用主義,美股的陰影》已做推演和風險準備的基礎上,必須把眼光再放遠一些,對這場全球貿易戰的未來發展做更深入的推演。

首先探討貿易戰對美國經濟的可能影響,市場上關於這方面的分析不少,主要共識點有兩個:(1)引發短期通貨膨脹:進口全球產能受到關稅影響,而國內替代產能需價格上漲到一定程度才會釋放;(2)引發經濟衰退:價格上漲影響總需求,疊加削減財政赤字努力也影響社會總需求(美國聯邦政府財政支出佔GDP超過20%)。二者構成滯脹,使美聯儲利率政策難以抉擇。

筆者認為還有另外兩個影響,一是改變就業結構。美國目前失業率約4%,失業問題不算特別嚴重。其中服務業佔比達80%(主要為教育醫療服務、專業商業服務(如法律、會計)、零售貿易、休閒酒店、政府僱員、運輸倉儲、金融等),製造業佔比受自動化和全球化影響下降到12%。如果特朗普設想實現,製造業就業佔比有望提高。譬如,如果進口減少而出口不變,總貿易量減少,將影響運輸倉儲就業。

二是美元國際化程度下降。二戰後,美元國際化是伴隨着「馬歇爾計劃」對歐洲的投資、朝鮮戰爭對日本產品的購買,從而實現以美元為主體結算貨幣的世界經濟良性大循環的。美元在民間主導的全球貿易結算的佔比由2012年的33%逐步上升到2024年接近50%高點。如今特朗普政府致力於實現美國經濟「內循環」,則美元國際化程度會下降,壓抑美元匯率。目前,美元在政府主導的全球外匯儲備的份額由1999年的71%下降到2024年的59%,不過外國美元儲備減少並不會決定性影響作為回流蓄水池的美國國債價格,因其持有份額只有總債務的約20%。因此各國以拋售美國國債作為報復手段並不可取,對美國利率走勢也不會有顯著影響。

在分析特朗普新政的目的時,我們曾經總結為四點:(1)使美國人口擁有合適的就業機會;(2)實現美國財政健康;(3)實現對美國而言所謂公平的貿易和投資環境;(4)實現其代表的政治勢力持續連任。在此並沒有把「針對中國」作為其新政目的,認為其發起全球貿易戰的主要目的應該還是促使製造業回流美國,符合上述第三個目的。只是,特氏團隊能否如願呢?下期我們接着逐層剖析。

相關閱讀:

如何應對特朗普關稅戰第一招

特朗普理念:新孤立實用主義,美股的陰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山野論道|特朗普全球貿易戰的發展推演(一)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