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4月9日發布《關於中美經貿關係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點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白皮書中歷數了美國的12項「罪名」。有網友稱,這是一份「檄文」。
一、未落實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技術轉讓章承諾
白皮書指出,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技術轉讓章規定,「對於收購、合資或其他投資交易,任何一方都不得要求或施壓對方個人向己方個人轉讓技術」。美國出台《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應用程序影響法》,以所謂「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為藉口,強制要求TikTok出售、剝離,干涉企業正常運營,威脅投資者技術安全和商業利益。
二、未完全落實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食品和農產品貿易章承諾
白皮書指出,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規定,「在收到中國關於評估中國禽類疫病無疫區認定的正式要求及相關配套信息後,美國農業部動植物衞生檢疫局應在30日內啟動該項評估。」但美方始終以不符合美國無疫狀態認可要求為由,不認可山東無高致病性禽流感區無疫狀態。美方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無疫區不屬於無疫區為由,拒絕開展無疫狀態認證,此舉未對等履行協議,也不符合世界動物衞生組織關於禽流感無疫狀態相關原則。
白皮書指出,中美第一階段協議規定,「雙方有意在與農藥相關的潛在合作領域進行技術磋商,包括農藥登記和試驗數據,及討論最大殘留限量制定」,但美方未對中方提出的共同推進農藥領域合作作出積極回應。2020年12月以來,中方多次通過美駐華大使館表示,希望美方盡快反饋,同中方建立溝通機制,共同推進農藥領域合作,但美方始終未作出任何答覆。
美方還在中美第一階段協議中承諾,盡快完成對中國產禽肉、柑橘、鮮棗、香梨等農產品的進口監管通報程序。但美方未對等給予協議所涉農產品關稅排除措施,阻礙了中國農產品實質性輸美。
三、未完全落實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金融服務、匯率相關承諾
白皮書指出,中美第一階段協議規定,如果雙方在解決匯率問題方面出現分歧,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在磋商中建立的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安排框架下解決;如果不能解決,則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職責範圍內協助解決。但協議簽署後,美國商務部出台新規,將匯率低估納入反補貼調查,並在一些產品的反補貼案件中引入所謂「人民幣匯率低估」項目。美方此舉既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也不符合協議承諾。
四、未為中方擴大採購和進口提供合理便利條件
白皮書指出,美方對華出口管制、打壓制裁等不合理措施,給協議執行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2020年以來,美方違反協議精神,出台多項不合理的對華經貿限制措施,實施了一系列不恰當的對華出口管制措施,並頻頻通過實體清單等對大量中方企業進行無理打壓制裁,嚴重破壞了中美經貿合作氛圍,極大影響了中方自美進口相關商品和服務。

五、美國取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損害中美經貿關係根基
白皮書指出,2025年4月,美國白宮發布「美國第一」貿易政策報告執行摘要,稱已詳細評估國會關於取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的法案,並據此向總統提出建議。事實上,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即永久給予最惠國待遇)是中美經貿關係的核心基礎,如果美國推動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將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嚴重破壞中美關係和全球經貿秩序,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做法。
白皮書指出,取消最惠國待遇嚴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嚴重破壞中美經貿關係和全球經貿秩序穩定。中國堅決反對以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破壞多邊貿易體制。
六、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阻礙兩國正常經貿合作
白皮書指出,美國政府不斷以國家安全為由,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出台各類經貿限制政策和措施。限制範圍持續擴大,制裁力度不斷加強。2024年9月,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發布的2024年《中國商業環境調查》顯示,美國對華出口管制、制裁和投資審查成為美資企業在華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貿易方面,美方宣稱,持續存在的貿易逆差對美經濟和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投資方面,美方出台「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及其配套行政制度,擴大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查權,限制中國企業在關鍵技術、關鍵基礎設施、敏感數據等領域的對美投資。美方實施的一系列貿易和投資限制措施不僅增加企業合規成本,嚴重阻礙兩國正常經貿合作,還影響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嚴重破壞國際經貿秩序。
七、美方濫用出口管制,破壞全球供應鏈穩定
白皮書指出,近年來,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濫施長臂管轄,持續將出口管制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對其他國家產業和企業實施制裁打壓,嚴重阻礙全球正常經貿往來,破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美方以國家安全和人權為名行打壓遏制之實。美方濫用出口管制,無理制裁大批中國實體。美方措施損人不利己,擾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八、美方301關稅措施,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做法
白皮書指出,美方301關稅措施是典型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做法,既嚴重破壞國際貿易秩序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也沒有解決美國自身的貿易逆差和產業競爭力問題,還推高了美國進口商品價格,成本最終由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近日,美方不僅未終止已有的301調查,反而提出就所謂非市場政策和做法對中方開展新的301調查,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九、美方232調查違反多邊經貿規則
白皮書指出,2017年以來,美方頻繁使用232調查,將其作為貿易保護和談判施壓的工具。2017年至2021年共發起8起232調查,包括鋼鐵、鋁、汽車及零部件、移動式起重機等。調查頻率之高、針對產品範圍之廣前所未有。事實證明,鋼鋁232關稅解決的並非美國家安全問題,而是為了在談判中施加壓力。美國的232調查以國家安全之名,行貿易限制和談判施壓之實,不僅損害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法權益,還違反了美國的國際義務,破壞了多邊貿易體制。
十、美方違規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增加貿易不確定性
「美國第一」貿易政策備忘錄要求美國商務部審查反傾銷和反補貼政策與法規的實施情況,包括跨國補貼和「歸零」等。調查跨國補貼及「歸零」的做法明顯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將其應用於反傾銷或反補貼調查,將人為誇大其他國家對美國出口商品的傾銷或補貼幅度,擾亂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和經貿合作,損害包括美國及其企業和消費者在內的各方利益。
十一、美方以芬太尼為由對華採取經貿限制措施,無益於解決問題
白皮書指出,2025年2月、3月,美方以芬太尼等問題為由,兩次對中國輸美產品全面加徵關稅,威脅取消對中國小額包裹免稅政策。4月2日,美方宣布自5月2日起取消對中國小額包裹免稅政策。這種做法毫無根據,不僅解決不了自身問題,還會破壞中美經貿合作和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
十二、美方加徵所謂「對等關稅」損人害己
2025年4月2日,美國政府宣布對貿易夥伴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其中對中國加徵的「對等關稅」稅率為34%,還針對中方正當反制措施進一步加徵50%關稅。美方做法罔顧多年來多邊貿易談判達成的利益平衡結果,也無視美方長期從國際貿易中大量獲利的事實,試圖以「產業保護」「國家安全」等名義高築貿易壁壘,不僅嚴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嚴重衝擊多邊貿易體制,嚴重損害相關方的正當合法權益,也無助於解決其國內經濟問題,必將遭到反噬、自食惡果。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