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西方英雄主義強調個人光環,但哪吒的成功離不開父母、師父甚至百姓的包容。這與獅子山精神『同舟共濟』的內核不謀而合。」——在香島中學舉辦的《哪吒2之魔童鬧海》青年觀影分享會上,一位同學觀影後有感而發。
該活動4月上旬由深水埗左鄰右里關愛社、南昌北居民聯會、南昌東之友合辦,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為主題,結合深水埗三太子宮的歷史脈絡,探討哪吒精神與獅子山精神的共鳴,吸引了數十名中一至中五學生參與。深水埗區議員劉佩玉、陳龍傑,香島中學校長黃頌良及分區委員向展禧應邀擔任分享嘉賓,與青年學子展開熱烈交流。

黃同學觀影後感慨:「電影裏李靖夫婦明知兒子命劫難逃,仍不惜以命換命,這種無私奉獻令人想到無數香港家庭——父母辛勤工作、節衣縮食,只為子女有更好未來。」陳同學更直言:「就像哪吒最終以行動守護陳塘關,我們這代人也應用建設社區的實際成果,打破社會偏見。」
活動還回顧了深水埗歷史悠久的哪吒文化。建於清光緒廿四年(1898年)的汝洲街三太子宮(哪吒廟)是香港唯一供奉哪吒三太子的百年廟宇。相傳1894年鼠疫期間,客家工匠從惠陽恭迎哪吒神像巡遊驅疫,疫情平息後遂建廟酬神。廟門楹聯「驅除疠疫何神也,功德生民則祀之」,生動詮釋了「守護家園」的信仰核心。

劉佩玉強調,三太子宮不僅是祈福場所,更承載着「逆境自強」的社區記憶。「這座廟宇經歷兩次重建,見證社區在變遷中堅守精神根脈。現在我們推動地區活化、保育,正是要為青年提供扎根成長的土壤。」她期待哪吒熱潮能持續發酵,建議政府聯動學校、商界和社區資源,將哪吒故事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生涯規劃教育相結合,切實提升青年人的家國情懷和文化自信。
(點新聞實習記者劉鴻霖報道)
推薦閱讀: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