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專家解讀|國家主席為何此時出訪東南亞?

2023年8月16日,第七屆中國—南亞博覽會上的東南亞館。(新華社)

【點新聞報道】繼本周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後,下周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對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復旦大學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研究中心主任趙衛華教授向點新聞記者指出,在特朗普政府對全世界發動「關稅戰」的大背景下,相信此訪將有助於進一步維護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傳統友好關係,有利於進一步加深中國和東南亞各國的務實合作,同時也有助於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團結起來反對霸權主義。趙衛華相信,這次出訪中國將會用務實合作的具體成果回應美國的霸權主義。

「中國和東南亞隔海相望,山水相連。」趙衛華指出,東南亞在地緣格局上呈U型環抱態勢,東翼經海路直通中國南海,西翼通過陸域與中南半島接壤,這種海陸雙線環繞的地理特徵既構建了與中國緊密的經貿人文紐帶,又天然形成了一道外部屏障。早在新中國建立之初,在西方列強對華封鎖打壓之時,新中國突破西方封鎖,首先就是從兩條線路開始的:其一是社會主義陣營的陸路支持;其二便是通過東南亞方向開闢的國際貿易與外交通道,兩者共同構成了共和國早期突破地緣封鎖的關鍵支點。

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東南亞都在中國的經貿、外交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新中國成立初期,東南亞地區在中國突破西方對華封鎖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進入改革開放時期,東南亞各國先後來華投資,為中國經濟起步注入重要動力。隨着中國經濟的增長,雙方經貿關係持續深化:東盟已連續4年穩居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中國則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長達15年。當前,中國已成為東南亞地區絕大多數國家的最大貿易合作夥伴,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

談及習近平主席此次出訪的背景,趙衛華稱,習近平主席此訪正值美國利用其經濟和霸權地位,對世界各國實施所謂的「對等關稅」之際,美國的做法暴露了其單邊主義和大國、強國霸凌弱國的醜惡面目,相信中方將通過和東南亞各國的互利合作,通過推動與各國構建命運共同體,展示出和美國不同的大國風貌。美國的霸權主義、單邊主義的醜惡面目,和中國積極推動構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形成了鮮明對照。

這是2025年1月1日在馬來西亞檳城州拍攝的中國港灣承建的馬來西亞檳城275KV跨海輸電線路項目。(新華社)

「儘管美國希望通過對各國加徵所謂的『對等關稅』,施壓各國追隨美國的步伐以遏制中國,但相信外界可以通過習近平主席的這次訪問進一步看到,美國的這種圖謀必定不能得逞。」趙衛華說,從有關報道可以看出,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都對習近平主席的到訪充滿了期待,這些國家與中國在諸多領域都有着大量的務實合作,相信這次出訪將會用務實合作的具體成果回應美國的霸權主義。

趙衛華表示,雖然越南、柬埔寨等國因其自身經濟結構的有限,曾率先對美國的關稅施壓作出了妥協,但是這些國家並不希望把自己的未來完全寄托在美國身上,他們仍然希望實現自身經濟發展及對外合作的多元化。趙衛華強調,習近平主席的這次訪問,符合這些國家的根本利益和訴求,也有利於各國團結起來,共同反對美國的霸凌。「中國和東南亞國家有着非常廣闊的合作空間,在大量產業上具互補性,各個產業聯繫密切,甚至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美國企圖通過關稅搞極限施壓、搞外交訛詐不得人心,注定失敗。」

(點新聞記者葛沖北京報道)

相關閱讀:

習近平將對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

習近平今年首次出訪 外交部介紹主要安排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專家解讀|國家主席為何此時出訪東南亞?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