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品評四方|美國「對等關稅」純屬數字遊戲 無經濟理論基礎荒唐透頂!

文/關品方

筆者在大學本科選修國際貿易理論,受教於經濟系主任夏冷漪教授。夏教授離開我們已經很多年了,現在回想起來,他在課堂上的教導,記憶猶新。如果特朗普能夠虛心聆聽夏教授解釋國際貿易理論50分鐘,或許就不會魯莽地開打關稅戰。筆者在本文嘗試簡單介紹國際貿易理論的核心思想,供大家參考。

為什麼有關稅政策?關稅的經濟理論基礎在哪裏?徵收關稅的考慮,主要圍繞個別國家對其國內產業的保護、政府財政收入的增加、以及徵收關稅對國家經濟發展利益的幫助。

為什麼徵收關稅?五大經濟理論話你知

徵收關稅的主要經濟理論基礎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保護幼稚工業理論。該理論由美國的漢密爾頓和德國的李斯特在19世紀提出,主張通過關稅保護本國幼稚或重點扶植工業,使其免受外國成熟企業的競爭,待其發展壯大後再參與國際競爭。這一理論認為,保護關稅用於一時,只是權宜之計。雖然會在短期內提振國內工業,但從長遠看,本國工業發展起來後,成本會降低,雖然價格也會下降,但國際競爭力會增強。

日本戰後的海運及造船勃興,正是受惠於產業傾斜政策和關稅政策,因此海運服務及於全球,造船出口持續興旺。筆者當年受教於地田知平教授和小島清教授,深知相關政策必須有理、有利、有節制,不可過度長期地濫用。

第二是貿易保護與就業理論。關稅可以提高進口商品價格,削弱其競爭力,為本國新興產業爭取發展時間和空間,避免被外國成熟企業擠壓,從而保護國內產業與就業。不過,這有可能會導致國內企業由於受到保護而缺乏創新動力,長期來看可能更加削弱相關產業的競爭力。此外還有其他關鍵因素,例如生產增值鏈是否完備、前線技術人員是否足夠、進口貨品價格飆升會否導致通貨膨脹等等。進口商會把額外稅費支出轉嫁給消費者,實質變成政府間接向市民徵收商品稅。

第三是反傾銷與公平競爭理論。關稅只能被視為「矯正工具」,目的是以保護本國企業免受外國企業的不公平競爭。當他國通過補貼、低價傾銷等手段扭曲市場時,關稅可以起到保護自身的作用。全球化國際貿易在WTO框架內早已有運作純熟的一系列法規和規則,在這個基礎上已經有豐富的先例可循。加入WTO的成員國可以通過向WTO申訴反傾銷和不公平競爭,不一定需要單方面向別國提高進口稅率,因為必然會遭到對方的反制。

第四是減少貿易逆差理論。通過關稅抑制進口、鼓勵出口,從而縮小貿易逆差。但這樣做,忽略了貿易逆差的本質是宏觀經濟失衡,單純限制進口難以根治。因為習慣了在金融市場上賺快錢,長期忽視發展勞動生產力美國的工業「空洞化」已經多時。這方面的戰略錯誤並非一朝一夕,單憑提高關稅,其實解決不了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的「雙赤」問題。

第五是增加財政收入理論。關稅是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關稅在政府財政收入之中的佔比相當大。關稅是政府向市民間接徵稅,可能弄巧成拙,導致通貨膨脹、物價高企、消費意欲下降,後果是經濟衰退。

關稅在國際貿易中扮演着複雜的角色,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影響。政府在制定關稅政策時,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以實現經濟的平衡發展。這並不是特朗普拍拍腦袋就可以隨意決定的事情。

美國加徵「對等關稅」只是數字遊戲

美國加徵「對等關稅」只是數字遊戲,完全違反國際貿易理論。特朗普出爾反爾,朝令夕改,缺乏誠信。不少人發現,他的智囊團根本不懂得什麼是經濟學,不懂得關稅在國際貿易方面回鏢效應的計算方法。特朗提出的所謂對等稅率,其計算方式缺乏經濟合理性,更多是出於政治目的,旨在衝擊國際貿易秩序,擾亂國際金融市場,客觀效果是造市,幕後找來一批莊家低買高賣,收割全球,不亦樂乎。

他們儼然是一批竊國大賊。例如原先已是10+20=30%的關稅,前天說加稅34%,昨天再加稅41%,今天又再加稅20%,總共高達125%,這樣高的稅率再加上去已無意義,因為國際貿易一定戛然停止。又例如,首先宣布對全球加徵「對等關稅」,繼而宣布和願意服軟跪低的國家有談判餘地,再又宣布對大部分國家推遲執行90天。這完全是兒戲,把貿易商和投資者玩弄於股掌之上,顛覆國際公認的道德準則,是全世界人民的公敵,對美國的公信力產生了負面影響。

特朗普「對等關稅」的計算方式似是而非,不合邏輯,其計算方式是將貿易逆差與關稅稅率簡單掛鈎。例如用美國對某國的貿易逆差除以該國對美國的出口總額,再乘以一個任意系數(從0.25到4不等),這種方法忽略了各國關稅結構的複雜性,混淆了實際加權平均的關稅水平,從衣食住行產到尖端科技所有產品都「一視同仁」,排除了美國專業服務出口方面的大量順差,導致虛構的、荒謬的高稅率。

說穿了,這種計算方式缺乏經濟理論支持,只是信口雌黃,為了製造藉口實行單向加稅,披上一件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虱子。說穿了,這是一件皇帝的新衣,是子虛烏有。皇帝「穿上」一件透明的袍子,等同沒有穿衣,赤身裸體,不以為恥,招搖過市。

特朗普發動關稅戰屬政治操弄

特朗普擅長煽動美國民眾的情緒,具有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他發動關稅戰,是百分百政治操弄,毫無邏輯,為了炒股,不惜造市。加徵「對等關稅」是為了迎合部分選民對「美國吃虧了」的被害情緒。最方便的做法就是把矛頭指向中國,將經濟問題轉化為政治動員,製造對立和分裂,通過展示「對華強硬」來傳遞保護主義信號,煽動選民情緒,爭取選民支持,撈且政治資本,為少數利益集團通過金融大鱷在股票市場上下其手。

讀過經濟學,尤其是國際貿易學、以至對稅務學和公共財政學的本科畢業生們都知道,關稅作為談判籌碼,實際覆蓋的貿易量有限。隨着時間推移,其作用的邊際效用迅速遞減,是不可長期依賴的政策,只是必理痛,不是標靶藥。長遠的政策是強身健體,固本培元;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特朗普是國際貿易秩序的破壞王,他在人類歷史上將會留下永遠的污點。美國的做法違反了WTO的最惠國待遇原則(MFN)。對不同貿易夥伴實施差異化稅率。特朗普和他的團隊不知道什麼叫做最惠國待遇原則。特朗普單邊主義的行徑,嚴重衝擊了行之有效的多邊貿易體制,破壞了全球貿易的穩定性、可預測性和長期互惠性。

各盡所能、優勢互補、尊重市場、交換所需 16字方針才是正路

筆者認為,「各盡所能、優勢互補、尊重市場、交換所需」這16字方針才是正路。國際貿易萎縮之後,各國採取「進口替代」政策,假以時日,最終美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勢將失去價格競爭力,反而損害了美國自身的經濟利益。

最後一點,美國如此誇張的「對等關稅」,其經濟效果有不可逃避的局限性。美國企業通過轉口貿易、供應鏈調整、關稅豁免申請,繞開付加的關稅,一定會導致實際關稅率(net tariff rate)遠低於名義關稅率(gross tariff rate)。當關稅成本通過市場運作轉嫁給美國消費者時,美國的通脹壓力將會加劇,而且會立竿見影,跑在前頭。民生物價一旦上揚後,很難下調。消費市場加價易,減價難;經濟學的術語是所謂「價格黏性」。

美國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習慣了超前消費(刷信用卡)、製造業外流(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建基於發展經濟學的「雁行理論」,筆者受學於陳坤耀教授)和美元霸權(印發美鈔,換取外國廉價商品,以美國軍事力量支撐美元本位制,以量化寬鬆提供國際流動性)。

總而言之,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荒唐透頂,不堪一擊,是一場數字遊戲,缺乏經濟合理性,服務於少數壟斷利益集團收割全球,對國際貿易秩序帶來負面衝擊、造成負面影響。

短期而言,歐盟能否及時覺醒,中歐會否及時聯手,東盟知否團結籌謀?這三方面關係大局演變,值得高度關注。

相關閱讀:

美今年通脹料升至4% 聯儲局或推遲減息

陳茂波:港股市場有序運作 冀齊心協力開創新局面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品評四方|美國「對等關稅」純屬數字遊戲 無經濟理論基礎荒唐透頂!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