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受一股東北季候風相關的沙塵氣流影響,本港空氣質素欠佳。天文台今日(13日)在天氣隨筆中表示,是次東北季候風的強度在4月較為罕見,除了為中國多個城市帶來大風天氣外,亦將北方的沙塵往南輸送。天文台預料乾燥的大陸氣流及沙塵天氣會在未來一兩日繼續影響廣東,加上本地風勢微弱,空氣中的懸浮粒子會較容易積聚,本港部分地區能見度仍然較低。根據現時評估,星期三(4月16日)本港會轉吹偏東風,該區沙塵天氣的情況會逐漸緩解。
天文台表示,4月11日在內蒙古出現氣溶膠光學厚度較高的地區,當地亦有沙塵暴報告,即沙和塵被強風或湍流揚起令能見度下降至1000米以下。4月12日的衛星圖像顯示氣溶膠光學厚度較高的地區已在長江流域一帶。由於空氣中的沙粒或塵粒濃度會隨着南下過程有所稀釋,地面觀測報告為對能見度影響較少的「沙塵天氣」,即能見度在1000米或以上。沙塵一路往南傳輸,在4月12日晚上到達廣西。而今日位置最南的沙塵觀測報告曾到達廣東沿岸的上川島。雖然本港今日的能見度略有下降,但截至下午6時,港內的最低能見度仍有約6公里。
天文台指,根據環保署的數據,本港多個地方的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在星期六晚接近午夜時顯著上升,而微細懸浮粒子(PM2.5)與PM10的比率(PM2.5/PM10)則下降至低於0.5。根據研究,當PM10顯著上升,以及(PM2.5/PM10)的比率低於0.5,就能夠有效區分懸浮粒子源於東亞地區的沙塵而非因當地人類活動引致,顯示本港今日可能受沙塵天氣的影響。根據現時評估,星期三(4月16日)本港會轉吹偏東風,該區沙塵天氣的情況會逐漸緩解。
相關報道: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