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遊記|2000公里的加州自駕 美國遠不是天堂

文/胡說

「千萬不要晚上出去!很危險!」

在為北美自駕做準備時,我在網上搜索「美國旅遊」,這是重複看到的貼士,而後則是「住在哪裏比較安全」「怎樣避免被騙」……

3月27日,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貿易戰2.0」的55天後,在特朗普宣布對世界所有國家(包括企鵝居住的赫德島)加徵關稅的一周前,我坐上飛機,開始三藩市(舊金山)——洛杉磯的自駕之旅。

在此之前,從未想像過「人身安全」會成為這段旅途的主旋律——被騙、被白眼、被跟蹤,無時無刻不擔心有人砸車洗劫一空。筆者曾幾乎走遍亞洲和西歐,但不得不說,如此體驗還是頭一遭。「感謝」美利堅如此「超前的版本」,讓我有幸體驗全新的經歷。

不知這是否是慘遭砸車的可憐人。(作者供圖)

抵美的第二天,從森尼韋爾搭火車進城,剛一上車旁邊便走來襤褸的同行,鬍子拉碴讓人分辨不出他的年紀,臭味即使隔着過道依舊衝鼻。

乘務員走過,要出示車票,這位「瀟灑哥」用只在電視裏見過的百米衝刺速度竄出了火車,留下見怪不怪的周遭人群與一臉懵逼的我們,這是三藩市的見面禮。

在Dollar tree買東西,結賬排在前面的「殘疾」小哥,一瘸一拐地拿兩條麵包,令人心生憐憫。哪曾想下一秒安保便走來,「先生,介意我打開一下你的背包嗎?」

「麵包哥」面色大變,「殘疾」的雙腿竟迸發出驚人的能量奪門而逃

以為下一秒要上演精彩的警匪追逐大戲的時候,店員只是惡狠狠地喊了一句:「我記得你的臉,別再回來了!」

「你不可能把他們抓完的,太多了。」那名安保事後淡淡地跟我說,「而且被偷的也是公司的,拿這點工資,跟我啥關係。」

最恐怖的一次發生在弗雷斯諾(Fresno),我們駕駛汽車一路向南,直到將近午夜才抵達住所,又飢又渴,眼看兩個街區外便有燈光閃爍,遂決定徒步走去買點熱食解饞。下榻的酒店在郊區,周邊的荒涼被大風挾着黃沙吹來。剛過街口,便看到路燈下歪歪扭扭矗着流浪漢,眼眶閃着詭異的目光,隨後向我們走來。

大吃一驚後,我們急忙朝路旁加油站緊急拐去,「噠噠噠……」隨着我們步伐加快,身後的腳步也加快。千鈞一髮,跑進了加油站的便利店,那人堵在門口,打量了一番,離開了。

我們不敢立刻出去,生怕他會埋伏在某個角落再度尾隨,直到一小時過去才左顧右盼走回去,飯終究是沒吃,冷汗直流

去之前,曾聽聞美國餐廳索要小費,也曾與朋友交談,他說當地人工很高,如果不收高額小費便難以維持僱員,對此我表示理解。

但直到在餐廳裏選擇18%的小費選項(就餐的地方是普通的中餐餐廳,18%是覺得服務一般的小費比例)被服務員翻白眼後,才知道風俗有多恐怖。

無論到哪都是「中國胃」。(作者供圖)

陰陽怪氣的服務員一副亞洲面孔,一口蹩腳英文,剛坐下就目睹一對使用「this this」點餐,估計不暇英文,同是旅人的老夫妻在跺腳聲和不耐煩的逼問下落單。

「Why these guys so poor?(為什麼這些傢伙這麼窮?)」客人離開後,我聽見他抱怨的聲音,也許是不滿小費給得「吝嗇」。

果不其然,當我選擇最低的小費按鈕時,嫌棄的意味幾乎從他的表情上呼之欲出。可惜,在這位Mr.Wong的心中,我們大抵要被歸入窮人的序列了。

小費不是食客評價服務好壞的標尺,而是侍應用以批判顧客身份的工具,真是奇妙。

出發前,在美生活的朋友千叮萬囑,讓我自駕千萬不要把任何財物留在車里,尤其是在三藩,本來是不相信的,直到傍晚路過街角,看到後窗玻璃被砸得粉身碎骨的慘狀。

兩年前隨子女移居的四川Uber司機跟我說:「人人都說在美國容易被砸車(盜竊),但我從來沒遇到過。」

「因為我都不敢鎖車,小偷可以直接打開車門偷,就沒必要砸了。」

他微微一笑,我知道他不是在開玩笑。

從那之後,整趟旅途便再也不敢把任何東西留在車里。

筆者的座駕。(作者供圖)

初來乍到對美國油價並不了解。在鄉間公路的加油站,掏出百元美鈔,打算加多少是多少(在美國,櫃枱現金加油可以多退少補)。加滿後走回詢問,一名身材發福但面型年輕的拉丁裔服務員啃着巧克力雙手一攤「沒有剩的了」。

雖然詫異,但早有耳聞美國油價昂貴,恰逢當日着急趕路,便沒細想,駕車離開。

直到第二次加油,發現40美刀便可加得幾乎全滿,咬牙切齒之餘,腦海不由回想那人手拿贓款購買巧克力,開懷大笑的情形。

美國交通致死率在發達國家中名列前茅,但得出這點結論我並不需要上網搜索,只需路上留心——車子被撞得稀爛,車主處變不驚,照樣上路,隨處可見。路旁永遠都有警察截停車輛,警笛的聲音無論是高速還是酒店都不絕於耳。

至於超速問題,友人云:「大家都超,人多警察不抓。」

南加大門口示威的人群。(作者供圖)

陪朋友到南加州大學(南加大,USC)走走,打算重溫一下逐漸遠去的校園生活。結果剛到校門便被攔下檢查證件。往後一看,原來是為巴勒斯坦發聲的學生群體在集會。

學生們手拿旗幟,無論男女老少,身體、面部都裹住,嚴嚴實實。不難猜——之前哥大多少參加挺巴集會的學生被遣返、被美企拒絕提供工作,這是為自己謀退路哩!

學校內外無數警車、警察蹲點戒嚴,全副武裝,從他們的神情與動作上,我沒有看到執法者守護正義的眼神,取而代之的是似機器般,隨時準備與示威人群「打」成一片的冷峻。

西方世界試圖告訴我們,校園是高尚的,學生運動是純潔的、民主的、自由的,不應也不能被打壓。

那他們應當如何解釋,那日學生只能從學校側面草草離開——因為示威人群靠近時,大學與警察早已關上了大門。

一些旅途美景: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遊記|2000公里的加州自駕 美國遠不是天堂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