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軟對抗」毒害國安 鄧炳強提出五項策略

今日,一場以「軟對抗的迷惑性和對安全和發展的破壞力」為主題的講座於會展展開。(點新聞記者王俊傑攝)

【點新聞報道】今日(15日)是第10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一場以「軟對抗的迷惑性和對安全和發展的破壞力」為主題的講座於會展展開。講座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主持,多位嘉賓強調,「軟對抗」破壞國家安全,阻礙香港繁榮穩定,香港應健全國家法律體系,增強市民國安認知。

黃大慧、劉兆佳、鄧炳強、蔡若蓮及陳國基出席講座。(點新聞記者王俊傑攝)
黃大慧表示,「軟對抗」是西方國家認知戰理論在香港的實踐,是一種製造混亂的戰爭。(點新聞記者王俊傑攝)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家安全交叉學科平台首席專家黃大慧表示,「軟對抗」是西方國家認知戰理論在香港的實踐,是一種製造混亂的戰爭,以此污衊國家政權。「軟對抗」的經典案例有許多,黃大慧分享最新案例,即2024年發生於敘利亞的案例,反對派境外勢力利用社交媒體將自身塑造成「民主轉型的象徵」,同時將敘利亞阿薩德政府貼上「獨裁餘孽」的標籤,最後成功顛覆政權,導致敘利亞糧食嚴重短缺,基本的設施及保障嚴重不足,而「軟對抗」的最大受害者最終是敘利亞民眾。

黃大慧指出,開放的社會更容易受到「軟對抗」的攻擊,而香港就符合文化多元、開放的條件,也因此更容易受到認知戰的影響。黃大慧對此給出三點做法應對,一是健全國家的體系,增加國家領導力,增強監測預警能力。二是提升國家防範化解的能力。三是提升利用、影響及塑造的能力,構築人民的防線,因為「軟對抗」的本質是攻心戰,是無形的挑戰,而治本的方式則是增強民眾的文化自信,重視國家安全教育,建設內心的防火牆,令民眾知法、懂法,才能有效應對挑戰。

劉兆佳表示,現時社交媒體發達,為許多別有用心的人提供了「打擦邊球」的機會。(點新聞記者王俊傑攝)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劉兆佳表示,現時社交媒體發達,信息的傳播廣泛,為許多別有用心的人提供了「打擦邊球」的機會。他預計,美國未來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壓制中國的掘起,阻礙香港的發展,手段之一即是在國際上抹黑中國,不乏有外部勢力意圖在香港引發分化和鬥爭,破壞香港的國際形象,擾亂香港的穩定和發展。

鄧炳強表示,「軟對抗」毒害國家安全,香港應優化法律工具團結一致抵抗外部惡勢力。(點新聞記者王俊傑攝)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兩套法律渾然一體、兼容互補,已經形成了一道全面而有效的法律屏障,對圖謀不軌的人起着極大的阻嚇和懲治作用,香港亦得以走上「由治及興」的康莊大道。他指出,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下,絕對不能夠掉以輕心,特別是外部勢力和其本地代理人仍死心不息,每日不斷地找機會,危害國家和香港特區的安全,這些風險包括:

第一,外部勢力仍通過抹黑和所謂的「制裁」妄圖危害我們的國家安全。剛剛在兩個星期前(3月31日),針對6位中央駐港機構和特區官員,美國政府再次使出所謂的「制裁」。這些霸凌行徑,只會讓人嗤之以鼻,政府會繼續堅守崗位,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安。

第二,潛逃海外的反中亂港分子,繼續在美西方國家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勾當,包括繼續宣揚「港獨」,他們的行為極其惡劣。

第三,本土恐怖主義。如2019年黑暴期間的「屠龍小隊」,他們涉及極端激進的恐怖分子行為,包括計劃在鬧市放炸彈,對無辜市民的生命財產,造成極其嚴重的威脅。

除了以上3種國家安全風險之外,更要小心嚴防軟對抗。軟對抗透過看似和國家安全無關的議題作為切入點,利用假新聞、假消息或者偏頗報道等,通過輿情、網上發酵等手法去分化社會,或挑動香港和內地之間的矛盾。針對此類行為,鄧炳強提出5項應對策略:

第一,加強情報收集及執法的工作。曾任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的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曾經明言,中情局的手段就是利用謊言、欺騙和盜竊行為,以達到其目的。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亦坦白承認,他們就是利用「顏色革命」去推翻不順從美國的政權。所以政府一方面要透過情報收集持續防範於未然。另一方面,亦要採取「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去打擊危害國安的行為和活動。

第二,對抹黑言論要進行及時反駁。美西方國家長期對特區維護國安的工作進行抹黑和作出失實的報道;甚至個別本地報刊亦經常作出誤導性的報道。政府必須反駁這些有目的的抹黑行為。自《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以來,保安局已經對失實言論和偏頗報道作出超過200次的反駁,向大眾揭示軟對抗惡行,向市民大眾講出事實真相。

第三,優化法律工具。面對變幻莫測的國家安全挑戰,當局必須不斷檢視風險,優化法律法規和執行機制。例如完善《社會工作者註冊條例》,令被裁定觸犯危害國家安全罪行的人士,不能擔任註冊社工。

第四,加強跨部門協作。《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清楚訂明公職人員有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各部門會繼續各司其職,在各自的工作範疇下守護國家安全,並針對各自領域的持份者推廣國家安全意識。為此,政府將會在今年上半年推出指引,列明公務人員應如何在執行職務時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包括留心軟對抗的出現,並採取積極的應對行動。

第五,深化宣傳教育工作。幫助市民大眾認清國家安全風險和軟對抗手段的本質,以在社會上形成知法、守法、護法的風氣,提升大眾慎思明辨的能力、不受軟對抗的影響,是至為重要。

蔡若蓮圍繞防範「軟對抗」,尤其是校園「軟對抗」問題展開深入探討。(點新聞記者王俊傑攝)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圍繞防範「軟對抗」,尤其是校園「軟對抗」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她指出,隨着時代科技的發展,散播和滲透邪說(即軟對抗)的方式愈發隱蔽複雜,其危險性在於「軟」字,容易深入人心,對心智未成熟的學生價值觀塑造構成嚴重威脅。例如,有人以言語治療師身份編寫繪本,用不良形象代表中央政府和市民,宣揚仇恨政府的對抗思想;網絡謠言和看似正常的交流學習中也充斥着政治立場偏差的內容,將正常學習活動歪曲為「被逼送中」,把國民教育污衊為洗腦,導致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偏激、片面甚至錯誤的價值觀,甚至可能被煽動參與違法活動,破壞社會安寧、危害國家安全。針對這一嚴峻形勢,蔡若蓮提出從強心出發做好防範工作,具體措施包括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日常教學,落實國民教育相關學科;加強教師專業培訓,提升教師識別軟對抗的能力;強化校園監管機制,營造安全學習環境;教育局加強監察指導,嚴肅處理懷疑軟對抗行為和外部勢力滲透活動;教育局與不同部門機構合作組織全方位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

蔡若蓮強調,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學校是防範軟對抗的最前線,通過強化愛國主義價值觀教育、建立教師專業團隊、做好國家安全教育、強化監察管理和跨部門合作,能夠鞏固校園國安屏障,讓年輕一代成為愛國愛港、「一國兩制」的接班人,與社會各界攜手維護國家安全。

(點新聞記者陳子萌報道)

相關閱讀:

(有片)國安教育日|鄭雁雄:當前香港最大危險 是忘卻修例風波慘痛教訓

(有片)李家超︰美國所謂「對等關稅」是算錯了 香港是「零關稅」對等應當是零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軟對抗」毒害國安 鄧炳強提出五項策略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