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久慧說法|加強開放沙頭角抗戰紀念館 推展愛國主義教育

文/鄭久慧

早前趁清明小長假,筆者參觀了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的《攜手抗敵——東江縱隊在深港地區的抗戰活動》特備展覽,緬懷先烈們勇抗日寇、捨生忘死的凌雲壯志。上周日(4月13日),筆者繼續抗戰之旅,到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向對抗日軍侵略保衛香港而壯烈犧牲的游擊隊成員及烏蛟騰村民致敬。比起去年到訪,筆者喜見紀念碑換上新碑文,中英文解說文字精煉,充分表達出先烈們面對日寇種種酷刑,毫無畏懼慷慨就義的英勇革命精神。

沙頭角抗戰紀念館。(作者供圖)

其後筆者前往嚮往已久的沙頭角抗戰紀念館,該館是香港第一間抗戰紀念館,集中介紹中國共產黨在香港歷史的貢獻,館址乃香港重要抗戰遺址,亦是沙頭角抗戰文物徑的重要組成部分。紀念館由民間愛國愛港力量眾志成城排除萬難建成,亦得到發展局「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的支持,更獲沙頭角南涌積極投身抗日事業的羅氏家族後人捐出祖宅羅氏大屋,作為抗戰紀念館選址,大量義工參與籌募經費、精心修繕古宅、編撰修訂展覽內容的準備工作,務求做到盡善盡美。這些愛國愛港人士日以繼夜的辛勤付出絕對功不可沒!

沙頭角抗戰紀念館大門緊鎖。(作者供圖)
沙頭角抗戰紀念館大門緊鎖。(作者供圖)
近距離拍攝大門緊鎖的沙頭角抗戰紀念館。(作者供圖)

當時是上星期日下午4時,仍屬紀念館的開放時間,該館的網上預約系統列明只限團體預約,但筆者搜尋過,難以找到近月可供報名的導賞團體。筆者在前去的路上時,仍憧憬即使無法入內參觀,最少能趁着清明節氣未過,在羅氏大屋前緬懷先烈及留影一張,一償夙願。誰知到場後發現鐵閘緊鎖,連屋前空地都未開放。

愛國主義教育關乎人心,要讓這顆種子在市民心中生根發芽,須細水長流潛移默化。具重要抗戰歷史意義、廣受海內外媒體報道的紀念館,若能保持恒常開放,毋須預約,亦不限定在館內參觀逗留時間,容許團體及公眾自由規劃行程,定能令更多市民有機會了解那一段捨身護國的抗日崢嶸歲月。

民間建館實屬難能可貴,值得高度嘉許肯定。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的日常營運資源若有局限,特區政府絕對責無旁貸,應增撥資源協助發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筆者有以下建議:

其一,早在去年4月就已成立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隸屬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憲法和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理應將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的營運事宜提上討論日程,敦促當局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場館不再只限團體預約,不再在無團體預約時就閉館,而能如官辦的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那樣保持恒常開放,容許市民自由規劃行程,以個人身份參觀。

其二,據去年10月立法會資料顯示,香港有數十間私營博物館,涵蓋文化、藝術、歷史、民俗及教育等不同主題,當中獲得政府資助者不在少數。當局透過衛奕信勳爵文物信託基金、文體旅局藝能發展資助計劃下的「躍進資助」及「項目計劃資助」、藝發局的計劃資助和配對資助計劃等渠道,支持私營博物館舉辦活動獲取收入,從而維持營運。同時,當局亦提供直接營運資助,例如香港海事博物館就獲政府直接資助,以象徵式租金租用中環八號碼頭及獲政府撥款維持營運。故此,由公帑支持宣揚愛國主義教育的沙頭角抗戰紀念館延長開放,讓紀念館為更多市民服務,絕對可行。

其三,抗戰紀念館所在的羅氏大屋,乃有百多年歷史的三級歷史建築。筆者當日亦順道參觀了沙頭角的古蹟長山古寺,該處由古物古蹟辦事處協調管理,一直維持恒常開放,僅需一位保安員當值。據知有不少旅行團前往沙頭角邊境前,都會到長山古寺遊覽一番。有鑒於沙頭角抗戰紀念館亦屬古蹟,館方並不提供導賞服務,換言之管理工作難度不太高,若由古蹟辦提供資源為抗戰紀念館設保安服務,從而維持恒常開放,亦是可行之策。

其四,今年正值抗戰勝利80周年,各區關愛隊都積極組織宣傳愛國主義教育的各類活動,而在新財政年度關愛隊資助增加約五成,除了可組織更多團體活動讓市民參觀抗戰紀念館,亦可與沙頭角抗戰紀念館協商,讓關愛隊義工到紀念館當值,如此一來就能確保紀念館人手充足,做到恒常開放。據筆者粗略統計,全港有逾百支關愛隊,每隊一年只須到紀念館義務當值三天,就能讓抗戰紀念館全年365日無間斷開放予公眾,令更多市民深入了解東江縱隊抗日寇可歌可泣的勇敢事跡,何樂而不為呢?

英皇書院開放日,中華文化歷史周壁報。(作者供圖)

其五,上月筆者參觀著名官校如英皇、皇仁等的開放日,發現學校均將宣揚國家安全意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當成頭等大事來辦,國安主題攤位都放在當眼位置,內容詳盡,學生導賞員解說清晰有重點,態度真摯誠懇,可見本港中小學的國安教育頗為完善,令人欣喜。若能由學生義工參與抗戰紀念館的導賞工作,不僅能讓後輩傳承先烈的愛國精神,展現對抗戰前輩的尊敬,亦能讓更多本港青少年通過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的事跡,了解國家歷史及培養家國觀念。

皇仁書院開放日,宣傳維護國家安全的「國安閣」展板。(作者供圖)

在日佔的黑暗歲月中,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共有115名烈士為保家衛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故此港九大隊及其倡導下的本港民眾抗擊日寇的事跡及史蹟,應讓更多市民參觀及緬懷,有助提升港人的民族自信和愛國精神。抗戰紀念館作為一本「活歷史教材」,也可謀求多元發展,與內地抗戰館及文物局合作,共同舉辦展覽介紹我國的抗日事跡,吸引更多訪客。期盼未來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能有更多市民透過沙頭角抗戰紀念館了解本港抗日史。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久慧說法|加強開放沙頭角抗戰紀念館 推展愛國主義教育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