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根據立法會秘書處於去年10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刊物資料,本港學生的自殺死亡人數在10年間幾近增加了兩倍,在2023年達到32宗的至少10年高位。在今日(16日)的立法會會議上,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就立法會議員葛珮帆針對學生精神健康相關的質詢作出回應。
蔡若蓮表示,自殺(包括企圖自殺)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由多方面因素環環相扣互相影響而成。教育局一直要求中、小學匯報學生懷疑自殺個案,以便向有關學校提供合適的專業支援。
此外,政府一直以跨部門及跨界別的協作模式支援學生的精神健康,並已於2017年12月成立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就精神健康政策向政府提供意見。當中,教育局、衞生署及社會福利署也有派員成為諮詢委員會的當然委員,加強跨部門協作,促進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調,以加強協同效應。

在學校層面,教育局採用三層支援模式,在學校以「全校參與」及跨專業協作模式,推廣精神健康及照顧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政府持續投放額外資源,以提升學校輔導服務。除加強教師的培訓外,校內亦設有跨專業團隊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教育局及社署分別在小學及中學推行「一校一社工」及「一校兩社工」措施。每所學校可因應校情和學生需要,靈活運用有關資源。
在學生課程和課業方面,蔡若蓮表示,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及正面積極的態度是教育的目標,並強調學校應以「質比量更重要」為原則布置及安排家課,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規劃不同學習階段的評估安排,從而減少學生的學業壓力。
在校園欺凌問題上,教育局一直採取「零容忍」的政策,從多方面落實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政策。為進一步支援學生及家長在處理學生朋輩間的衝突或校園欺凌問題,教育局於去年5月起提供「和諧校園:一站式熱線及輔導服務」,透過熱線及即時通訊軟件,由註冊社工為學生及家長提供意見、輔導及個案轉介服務,並為有需要的中、小學提供到校支援。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