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嶺略世界|中美關稅戰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硬仗

文/張介嶺

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全世界各國徵收10%的「基準關稅」,並對從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特定國家徵收不同稅率的「對等關稅」。白宮發言人萊維特宣稱,「這是給美國工人的完美禮物」,標誌着「美國被剝削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此舉受到美國貿易保護組織的熱烈歡迎。他們盛讚特朗普的關稅新政「優先考慮美國製造業,保護工薪階層工作和經濟安全免受中國等對手的侵害」,是「一個改變遊戲規則式的轉變」,有望恢復美國的工業領導地位,為「美國經濟和美國工薪階層帶來持久的利益」。

繁榮美國聯盟(CPA)總裁喬恩·圖米稱,美國長期奉行逐底競爭戰略,獎勵離岸外包,促進跨國公司發展,摧毀了美國社區。特朗普果斷終結那樣的時代。「基準關稅」,輔之以有針對性的「對等關稅」將產生持久收入,激勵關鍵行業在國內生產,為美國創造數百萬個就業機會。這是名副其實的「解放日」,是美國邁向經濟獨立、國家強大和共同繁榮的「歷史性轉捩點」。

從上述表態中不難看出,特朗普加徵關稅被捧上了天,也反映了該政策在美國有一定的社會基礎。當地時間4月15日,白宮宣布,由於中國採取報復性措施,將對注射器、針頭等部分中國商品加徵高達245%的關稅。由是觀之,特朗普的關稅大棒,除調整產業結構、縮小貿易赤字外,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其一,美國關稅戰似有在「基準關稅」基礎上更致力於「精準打擊」之勢。在美方一些人眼中,一刀切的關稅制度無法解決美國在汽車、製藥、半導體、鋼鋁等行業面臨的各種挑戰。特朗普推出的關稅新政只是重振美國製造業的基礎,而不是終點。

美方料將以數據為導向,以外科手術般的方式保護和恢復美國的核心產業,針對美國關鍵行業的獨特需求和脆弱性,按行業而不是按國家設定關稅稅率,推出量身定製的戰略性關稅措施,阻遏可能對美企造成重大傷害的產品進入國門。

事實上,美國已經這樣做了。根據《紐約時報》的事實核查,目前對華加徵關稅最高的「注射器與針頭」稅率確實達到了245%,其他產品,如鋰離子電池為173%、魷魚170%、羊毛衫169%、塑膠盤子159%,以及電動汽車148%。

不能掉以輕心的是,特朗普一方面宣布暫停對75個國家加徵「對等關稅」,另一方面又一再加碼對華關稅。這一增一緩似有投石問路、「合縱連橫」孤立中國,為進一步集中火力將中國逼到牆角厲兵秣馬之勢。

其二,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不會輕易大起大落。特朗普加徵關稅的主要目標是重建美國工業基礎。如果取消關稅的速度與加徵關稅的速度同樣快,美國製造業就很難吸引長期投資。這決定了特朗普短時間內不會取消所有加徵的關稅,否則,就沒有必要鬧這麼大的動靜了。

毋庸諱言,特朗普政府關稅新政的結構設計也是頗費心機,有增加聯邦政府收入的現實考量,任何一個國家即使獲得「對等關稅」減免,也有10%的基準關稅兜底。這給美國製造業增長提供了長期基礎性保護,亦將為減少聯邦預算赤字、延長減稅法案提供數千億美元的資金支援。

不止於此,特朗普設置「基準關稅」還有助於堵絕中國將東盟等國或其他「受關注外國實體(FEOC)」作為逃避美國關稅的轉運中心。他們認為,中國短期內難以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為保護美企免遭中國低價傾銷的衝擊,不排除美方還會對與中國供應鏈、轉運和出口傾銷有廣泛關聯的國家加徵更高保護性稅率的可能性。

其三,貿易保護主義者主張,再工業化有助於增強美國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性,確保戰略安全。過去幾十年,美國經濟從生產依賴轉向進口依賴,導致很多必需品嚴重依賴外國供應商,如近90%的半導體在國外製造,逾80%太陽能製造供應鏈依賴中國,以及至少有30種基礎礦物的淨進口依賴度超75%,覆蓋了從消費電子產品到國防關鍵材料等各個方面。

新冠疫情更是凸顯了美國供應鏈的脆弱性。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指出,「在嚴重依賴全球供應商的情況下,當衞生危機襲來並擾亂全球供應鏈幾乎每一個環節時,美國很難獲得必要的設備和防護裝備」,「在三次感染浪潮中,(美國)國內生產能力明顯不足,無法提供必要的物資」,「造成這種困境的不是美國缺乏生產能力,而是幾十年的離岸外包掏空了美國的工業能力」。

對一些美國人而言,這不啻為暮鼓晨鐘。他們驚呼,在一個不穩定的世界,美國保持強大必須自給自足,尤其要加速供應鏈「去中國化」進程,逐漸擺脫對中國產品和資源的依賴。退而言之,即使從企業運營的靈活性角度考量,製造業回流將縮短供應鏈,有助於企業減少交貨時間、降低運輸成本,以及對市場變化作出更快反應。

其四,貿易保護主義也認為再工業化會刺激創新,鞏固美國全球技術領先地位。製造業是技術進步的關鍵驅動力。美國一直以原創性發明穩居全球產業鏈頂端,一定程度上正是得益於其發達的製造業。然而,數十年來,美企將大量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轉向海外,削弱了創新管道。擴大本土生產無疑有望助推創新,促進產研融合,催生巨大技術效益,提高生產率,持續創造更高的價值。

這並不一定非要等到新工廠投入運營後才能看到效益,完全可以另闢蹊徑,通過提高產能利用率降低成本。目前,許多美企,特別是汽車、鋼鐵、電子和通信設備等關鍵行業,產能利用率僅為56-76%,遠未滿負荷運轉。隨着美國的需求從進口轉向國內生產,加上還能利用自動化、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優化生產流程和產品,這些企業只要能夠達到90%的產能利用率,即使沒有大量新資本注入,也可望將產量迅速提高20-40%,從而擴大就業,有效緩解短期價格波動和供應變化帶來的衝擊。

但顯而易見,特朗普和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者們無視國際貿易中最基本的比較優勢原理,陷入了「貿易逆差即掠奪」的零和博弈執念不能自拔。他們不惜違反WTO規則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極端看待關稅問題,終將遭到反噬。只是,「不撞南牆不回頭」,在美國股市未遭重創或美國經濟沒有陷入衰退之前,很難讓他們回心轉意。

對特朗普的離譜做派,連末任港督彭定康都看不下去了。不久前,他撰文稱,「對於那些靠吹牛而非天賦成名的人,我母親常這樣說:『記住我的話,一切都會以以淚洗面告終』。可以肯定的是,這將是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及其阿諛奉承者的命運。」他續指,「不幸的是,流淚的將不僅僅是他們。美國將為他們的魯莽付出代價,世界其他國家也將不可避免地為此付出代價。」

彭定康之言可謂一針見血。「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對特朗普愈發癲狂的關稅大棒,不僅是國際社會,美國有識之士早就應該站出來做些什麼了,這不只是為別人,也是為自己。

(作者為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收藏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嶺略世界|中美關稅戰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硬仗

收藏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