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舒城
本月4日,我國宣布對七種中重稀土及相關磁體實施出口管制,如同一面照妖鏡,揭開了美國霸權體系的致命軟肋。短短數日內,美國軍工、科技和汽車產業陷入集體恐慌,從五角大樓到特斯拉工廠,供應鏈斷裂的警報此起彼伏。特朗普揮舞的「對等關稅」大棒,在中國稀土反制的精準打擊下,淪為一場自戕鬧劇。
五角大樓早前在一份報告中承認:美軍1000多個武器系統的12486條供應鏈中,87%的關鍵環節與中國深度綁定。每架F-35戰鬥機需要408公斤稀土材料,每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需要2.4噸稀土材料,每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需要4.2噸稀土材料。稀土,這個被譽為21世紀高端製造業「工業維生素」的戰略資源,早已嵌入美國霸權的每一寸肌理。
最具諷刺的是,美國國防部過去五年投入4.39億美元扶持本土稀土產業,結果僅培育出MP材料公司這類「採礦—運往中國加工—再買回成品」的畸形兒——美國唯一一座稀土礦,位於內華達州芒廷帕斯礦開採出的三分之二稀土需運往中國加工。這種結構性依賴,使得中國只需輕扭出口管制的閥門,便能令美國瑟瑟發抖。
特朗普政府的應對更顯荒唐。一邊簽署行政令啟動「深海囤礦」計劃,被專家譏諷為「用科幻小說對抗現實」;一邊悄悄將對華關稅增至245%,脅迫逾70國限制對華貿易,試圖構建「去中國化」供應鏈。而這種產業鏈的深度捆綁,使得美國任何「去中國化」嘗試都顯得蒼白無力。而既要依賴中國資源維繫科技霸權,又企圖通過打壓中國鞏固霸權地位,終將使美國陷入不可調和的死循環;正如古希臘神話中的俄狄浦斯,在瘋狂逃避命運時恰恰走向預言中的毀滅。
這面照妖鏡照出的不僅是資源依賴,更是時代變局的本質:在全球化深度交織的今天,單邊霸權早已消亡。當中國依託全產業鏈技術壁壘掌控「開採—精煉—應用」命脈時,美國的倉促拼湊不過是一盤散沙。若繼續沉迷於關稅戰與霸權幻夢,等待美國的不會是「再次偉大」,而是被歷史車輪碾過的宿命——畢竟,照妖鏡從不說謊,它只忠實映照出虛張聲勢下的千瘡百孔。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