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網購騙案涉款達3.6億港元 警提6點建議助市民防騙

警方今日就科技罪案及網上購物騙案召開記者會。(警方供圖)

【點新聞報道】警方今日(16日)就科技罪案及網上購物騙案相關問題召開記者會。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警司陳純青表示,網上購物騙案的熱門貨品類別包括演唱會門券、旅遊套票、傢具電器、電子產品及網上遊戲賬戶等。去年,本港錄得33,903宗科技罪案;網上購物騙案則錄得11,559宗,佔整體科技罪案的34.1%。對比2023年,網上購物騙案上升了2,609宗,即29.2%,涉案金額更比2023年上升近一倍,總額約$3.6億港元。

陳純青指出,去年網上購物騙案錄得11,559宗,佔整體科技罪案的34.1%。(警方供圖)

陳純青指出,隨着啟德體育園在今年3月正式啟用,會有多個大型活動陸續舉辦,亦有騙徒竊準有粉絲未能購票,謊稱有大量的內部票可供選購,誘騙受害人購買。去年,網上購物騙案共有11,559宗,其中涉及演唱會門券的就佔超過15%,涉接近1,800萬港元。

警方公布科技罪案及網上購物騙案的相關數據。(警方供圖)
警方表示,3種常見的網上購物騙案手法分別是「Facebook專頁詐騙」、「Carousell釣魚連結詐騙和「彈票黨」案。(警方供圖)

警方表示,有3種常見的網上購物騙案的犯案手法。第一種是「Facebook專頁詐騙」,第二種是「Carousell釣魚連結詐騙」,去年有7%網上購物騙案以此新興的詐騙手法誘騙受害人提供自己的銀行戶口資料,涉款超過4,300萬。第三種則涉及「彈票黨」案,雖然此類犯案手法屢見不鮮,但在去年仍然有4%的網上購物騙案與「彈票」有關,涉近2,200萬港元。

李基銓建議市民可透過第三方購物平台交易。(警方供圖)

就警方提到的網上購物騙案,香港電商協會會長李基銓建議市民可透過第三方購物平台交易,同時亦應該依靠第三方支付平台進行付款,而非個人對個人的轉賬,令市民可向第三方支付平台追討。李基銓指出,演唱會或其他大型活動的門券交易亦可以利用第三方交易平台進行,買家可以透過官方平台實名購票,以將門票綁定個人身份證明資訊,此方法可以杜絕一票多賣及賣假票的情況,更可以令「黃牛票」絕跡。

警方表示,將繼續採取多管齊下的方式預防購物騙案。警方於去年更新「防騙視伏器」,並在去年2月推出升級版「防騙視伏App」。在去年的第三及第四季,系統已經發出超過51,000次「高危警示」,為市民提供事實查證及交易提示工具。在提升公眾意識方面,警方一直透過不同渠道,包括線上平台、傳統媒體及實體活動向不同群體進行宣傳教育。

梁以德指出,為提防網上購物騙案,警方提出6點建議。(警方供圖)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梁以德表示,為提防網上購物騙案,警方有以下建議﹕

1.光顧信譽良好的賣家,儘量選擇當面交收。

2.應透過官方銷售渠道購買貨品。

3.兌換外幣或加密貨幣時,應光顧信譽良好的找換店或加密貨幣交易所。

4.出售貨品時,不應單憑入數收據便相信付款完成。「戶口結餘」金額更新不代表成功過數,「可用結餘」金額才反映真正入賬狀況。

5.付款前應先搜尋賣家的電話號碼、銀行戶口號碼、專頁名稱等,並留意負評。

6.不要點擊不明來歷的連結及在非官方的網站披露個人賬戶資料。如有懷疑,可在「防騙視伏器」輸入收款賬戶、電話號碼、社交媒體賬號等評估風險,或致電18222查詢。

(點新聞記者報道)

相關閱讀:

Coldplay啟德騷一票難求 走後門/黃牛黨/詐騙樣樣齊 最少16人被捕

女子網購聖誕糕點被呃 騙徒遠程操控手機盜刷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網購騙案涉款達3.6億港元 警提6點建議助市民防騙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