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近期有關日本可能發生強烈地震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政府近日公布的最新南海海槽大地震風險評估報告顯示,未來30年日本發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概率從70%提升至80%,地震或波及西起沖繩、東至福島的廣大區域,可能導致29.8萬人死亡,預估經濟損失高達1.8萬億美元。這一預警瞬間給日本旅遊業蒙上了一層陰影,特別是對香港赴日旅遊市場和航空業產生了顯著影響。
先一起來看看背景資料,日本一直以來都是地震多發國家,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飽受地震災害困擾。南海海槽位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接處,地質活動頻繁,板塊間的應力不斷積累,地震風險極高。上一次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是在1946年的「昭和南海地震」,震級達到里氏8級,造成了至少1330人喪生。鑒於此,日本政府開始定期公布風險預測,期望提前採取措施減少未來大地震可能造成的破壞。

隨着這一消息的傳播,香港市民赴日旅遊的熱情明顯受挫。復活節本是港人外遊的高峰期,但今年因東南亞周邊地區地震頻發,加上日本大地震傳言,不少港人改變了旅遊計劃。據縱橫遊常務董事袁振寧透露,今年復活節期間出發的日本團數量銳減,由每日10團減少至5團。為挽回遊客信心,旅行社不得不推出額外保障措施,如在日期間遭遇5級或以上地震,遊客可獲全額退款。即便如此,效果仍不盡人意。
此外,香港航空業也受到了巨大衝擊。網上社交平台群組帖文稱,香港航空將在5月至6月縮減日本班次,涉及福岡24對班次、名古屋10對班次、札幌14對班次。4月15日晚,香港航空證實,由於日本部分航線旅客預訂量較少,今年5月至6月期間將減少福岡、名古屋及札幌的航班頻率,並表示將主動通知受影響乘客相關航班變動,安排替代航班或提供機票退款。大灣區航空也調整了往來香港與德島的航班,自5月12日起,由每周三班縮減至兩班,公司表示這是因應市場情況,如消費者需求變化而做出的調整,是業界應對市場變化的常見做法。

面對如此形勢,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迅速行動,於4月14日發文提醒旅日同胞注意防範地震災害。大使館建議同胞們切實增強防範意識,及時掌握地震自救知識,儲備必要的應急物資;密切關注地震動態、氣象預警和防災信息,利用手機APP設置災害提醒,災害發生後第一時間避難;提前確認附近避難場所信息,遵循當地政府指令,盡快轉移至安全地帶;積極通過「中國領事APP」或微信「中國領事」小程序進行「海外公民登記」,以便災害發生時能及時獲得救助;同時,綜合考慮各因素,穩妥安排赴日旅遊、留學,慎重選擇購置房產等事宜。
對於此次日本地震風險預警帶來的影響,香港旅遊業議會總幹事楊淑芬認為,這或許會促使更多港人選擇前往內地旅遊。隨着高鐵網絡的不斷完善,從香港出發前往內地的高鐵站點已增至約100個,且高鐵在長假期期間不會加價,出行更加便捷、經濟。此外,部分港人也將旅遊目的地轉向了歐洲、台灣地區、土耳其、迪拜等地。
展望未來,儘管日本地震風險預警給香港赴日旅遊市場和航空業帶來了衝擊,但也為其他旅遊目的地和航線提供了發展機遇。隨着人們旅遊觀念的日益成熟,安全因素在旅遊決策中的權重不斷增加。在此背景下,旅遊從業者需更加關注遊客需求變化,靈活調整產品和服務策略,以適應市場的動態發展。同時,遊客自身也應增強風險意識,在規劃旅行時充分考慮目的地的安全狀況,確保旅行的安全與愉快。
(點新聞記者馮書朋整理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