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蛇羹太好吃了!」不久前,擁有3800萬粉絲的美國現象級網紅「甲亢哥」(IShowSpeed)在香港品味了人生中的第一碗蛇羹,吃完忍不住說「我愛香港」。在香港,有多家知名蛇店,深水埗「蛇王協」就是其中之一,招牌蛇羹除了讓街坊難忘,更吸引很多外國老饕,將香港味道帶到全球。其店主,「女蛇王」周嘉玲(玲姐),與蛇相伴五十載,蛇對於她來說,承載了人生,還有街坊鄰里濃濃的人情味。

今年是蛇年,金蛇狂舞,巳巳如意。寓意之外,仍有懼意,許多人都害怕蛇,認為這種動物冷血、致命、陰險、沒有情感。周嘉玲卻不這麼看。玲姐自少女時期便與蛇共舞,徒手抓捕過有「亞洲第一毒蛇」威名的過山烏,教過梅艷芳舞蛇,也因被毒蛇咬傷而命懸一線。如今,她在深水埗經營祖業,堅守店舖逾半世紀初心不改,只為不跌父親的招牌。點新聞記者與玲姐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訪談,聽她講述自己入行至今的種種故事。

年少叛逆 俏麗少女捕蛇揚名香江
「其實當時作為一個小孩,只是想要幫到爸爸,沒考慮別的。想到能幫到他,就覺得好開心。」提起自己的父親,周嘉玲眼中滿是孺慕與懷念。
周嘉玲為家中長女,下面還有一個妹妹和五個弟弟。在她小時候,她的父親靠賣野味養家,當中就包括了蛇。身為家中老大,她天生就有一份責任感。因為在學校成績不佳,她豁達地想:「我讀書追不上,又見爸爸請不到人幫手,不如留在家裏跟爸爸學劏蛇啦,好過在學校被老師打手板!」於是在青澀懵懂的少女時期,周嘉玲主動接過了傳承家業的重擔。

1971年,周嘉玲正式入行了。愛女心切的父親擔心她受傷,在她入行兩年後仍不讓她接觸毒蛇。她「叛逆」地想:「不搞毒蛇,我算什麼入行!」於是趁着父親不在,她偷偷地向同行師傅學習抓毒蛇、剝毒牙。待到她的父親發現此事時,她已經能夠熟練地處理毒蛇,並且還沒有受過傷,父親想勸阻也只能作罷。
在入行幾年後,因父親有高血壓,周嘉玲就嘗試獨自和一個夥計帶着蛇上街賣。彼時她已經拿了車牌,常開着車到菜市場、酒樓、街邊等地方售賣。
「那個年代,別人說普通女孩子和人說話面紅,我就一點也不怕醜。」周嘉玲笑說,「我只憑一樣:鬼叫你窮!」
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周嘉玲得知了一家酒樓將在數日後舉辦蛇宴,且頗有規模。她抓住機會,在當日聯繫上了酒樓經理問:「我可不可以上樓賣一下蛇膽啊?幫你搞下氣氛咯!賣完以後蛇肉便宜些賣給你們啊!」經理欣然同意,她得以順利進入酒樓。
當時,玲姐見現場有樂隊演奏,還有人拿着麥克風講話,她便想:「如果我也能拿着麥克風念一念價格牌就好了。」於是她上前詢問話事人。哪知對方雖滿口答應,卻是一拖再拖,好似不想讓她上台。她一心急,直接抓着條活蛇衝上台說:「我想介紹下蛇的價錢,今晚所有的蛇肉都是我供應的!」嚇得話事人直叫她先把蛇放下。

周嘉玲提起此事,仍是忍不住大笑說:「我和他說,再不把麥克風給我我就放蛇了。跟着很多食客都來買東西。我還問他們,『要不要摸一下蛇啊?』食客都說『好啊好啊!』氣氛就這樣炒起來了。」
憑藉年少的叛逆和輕狂,周嘉玲的名聲愈發響亮。她甚至協助過梅艷芳如何捉蛇、安撫蛇,只用了3天就讓梅艷芳「速成」蛇舞。之後,她與同事在後台協助梅艷芳表演,為總共25條小蛇、1條大蛇用膠布封口,在表演時看緊現場以免有蛇逃脫,並在表演後負責收蛇。
說着,玲姐拿出相冊,翻出一張老相片和工作證。只見年輕時的周嘉玲就站在梅艷芳旁邊,脖子上掛的工作證正是她向記者展示的那一張。

歷經生死 念及家人決定業務轉型
與蛇共舞,難免也有受傷的時候。周嘉玲第一次被毒蛇咬到,是因粗心大意不慎被眼鏡蛇咬到手指。「手指當時就腫得像鵪鶉蛋,眼前一塊黃一塊綠一塊紅地飄來飄去,手指痛得好像有人用錘子砸一樣。」周嘉玲形容當時的感受,還用手指着手臂向記者比劃,「跟着就有一條紅線,還有一條黃綠色的線(順着手臂)往上走。手指傷口也沒有血流出來,我用清水洗,但怎麼洗也沒用。原來這蛇毒是『見血封喉』,要把你的身體組織一路逼死!」
幸而教她剝毒牙的師傅頗有經驗,針對不同的毒蛇有不同的中藥藥方醫治。在周嘉玲中毒後,師傅立即為她煮了中藥茶讓她服下。當晚她發起高燒,但終於是撿回了命。但眼鏡蛇咬傷的傷口仍讓她痛苦不堪,用草藥敷洗了許久方才愈合。
後來,行內的師兄把醫治不同蛇毒的藥方傳給了周嘉玲,並叮囑她如果有人被毒蛇咬了,第一時間要救命,無論發生什麼事,人命第一。沒想到,這些藥方在後來將她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而第二次被蛇咬的經歷更是兇險,甚至直接改變了玲姐的想法。提起這次經歷,她仍心有餘悸:「我記得很清楚,那時候是2005年12月5日,我被五步蛇咬了。」
五步蛇是亞洲最危險的毒蛇之一。與被眼鏡蛇咬傷的經歷不同的是,這次被咬傷後,周嘉玲發現自己的傷口有很多血流出來。「我當時其實很大膽,拿剪刀剪開了傷口。雖然我有(醫治五步蛇毒的)藥方,但我從來沒見過有人用。」情況緊急,周嘉玲還是選擇讓弟弟給她拿藥服下。
媽媽當時以為她要不行了,趕忙打電話給其他子女,讓他們趕回來見姐姐最後一面。她弟弟抱着她哭喊:「家姐啊!家姐啊!」講到這,她反而覺得有些好笑一般說:「我吃了藥以後,覺得很清醒啊。」

但這並不意味着周嘉玲脫離了危險。「五步蛇的蛇毒雖然沒有再往上蔓延,但它會令到你紅血球破裂、血管滲血,即時是摸傷口以外的位置也會皮下出血,而且傷口無法止血。」
周嘉玲自覺生命沒有危險,但是流血不止仍是較麻煩。她弟弟勸她:「你去醫院止血啦,況且你被毒蛇咬,怕你轉症,如果你突然呼吸不了需要插喉,家裏沒辦法幫你的!」當時深圳有一間治毒蛇咬傷的專科醫院,於是玲姐在家人陪同下開車前往落馬洲,再轉車前往那間醫院。
醫院的人看到玲姐的傷口當即「O咗嘴」,讓她趕快進去治療。醫生聽聞當時她已經被蛇咬了超過4小時黃金時間,驚訝道:「她不應該死了嗎?」在見到清醒的周嘉玲後更是問:「你怎麼還能講話?」
在經過檢查後,周嘉玲還是需要住院治療。在醫院,她躺了整整9天。「好任人魚肉啊」,周嘉玲感慨,「其實經歷了生死,我在想,為什麼還要繼續做呢?」

「爸爸其實91年就已經走了。我當時躺在病床上想,周嘉玲,你71年做到現在,如果你拖着你弟弟、拖着你弟妹、你侄子,有什麼三長兩短,怎麼對得住他們?不如少做些毒蛇,多做些餐飲。」
出院後,周嘉玲將這個想法告訴了家人,獲得了他們的支持。她想,既然要做餐飲,那不如先吃美食。於是她到不同的地區和國家吃美食,品嘗不同地方菜式的特色,取長補短,再回到香港鑽研菜譜。因為常年與蛇打交道,她決定就主做蛇餐。
在研究菜譜時,在一些菜式上融合了泰式風味,但又不是真正的泰菜;一些菜式上會加入具有功效的配料,例如川貝、陳皮等,做成藥膳。例如,有一道湯叫「大力湯」,是專門為男士及夜尿人士研究的。這道湯來源於玲姐父親的蛇酒,既有蛇酒相似的功效,又能讓不能飲酒的人士喝,是非常創新的菜式。此外,她研究出的菜譜還要有素有葷、有熱有涼,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特色,吸引無數老饕。

人情味濃本地客多 外國食客爭相探店
在周嘉玲的小小食肆裏,承載着滿滿的回憶與人情味。在記者再一次到訪這間小店時,周嘉玲提起了一位讓她印象深刻的阿婆。
「我記得她是新冠疫情那段時間開始來吃(蛇羹)的。她跟我說自己手掌的掌紋那裏會出水,然後全身會癢,不知道能不能吃蛇,我就和她說『你試下啦』。她買了一碗蛇龜湯,我就又送了她很多湯渣吃,沒收錢,就希望她好(痊愈)。後來她喝蛇龜湯喝好了,沒去看過醫生。」
周嘉玲又回憶起,有食客已經光顧多年,甚至在她父親仍在時就來吃蛇羹。「有食客說,『吃了(蛇羹)50年了,我看着你(周嘉玲)長大的』。」

記者在食肆裏採訪了幾位食客。當中,食客藍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已經在周嘉玲的食肆吃蛇羹十幾年了:「我從小到大,到現在都在這裏吃。從小時候六七歲開始,我舅公阿公都帶我來這裏吃。」被問及覺得蛇羹的味道如何時,藍先生連連稱讚:「味道非常好,非常之好,蛇肉也很足,而且會覺得這間舖頭很有人情味,我們經常一家人一起來吃。我最推薦的第一樣肯定是蛇羹,第二樣就有糯米飯,我從小到大都很愛吃這兩個。」

食客李先生及何女士除了對蛇羹的美味有體會,還對蛇羹的藥效深有體會。李先生說:「蛇羹很滋陰補腎,我覺得很有藥用價值,吃完以後全身都暖,而且味道又好。」何女士提到了困擾自己的背痛問題:「我背痛咯,吃完以後就真的不痛了,吃完以後全身都暖了。」
李先生表示,自己是被何女士推薦來的。他以前也去過很多不同的地方吃蛇羹,也有去過酒樓裏吃,最後都覺得不如這間小舖,每年冬天都會來周嘉玲的店裏吃蛇羹,「吃了起碼5年了!但我其實認識周嘉玲有10年了,覺得她是個很厲害的人,而且在她的菜裏能夠吃出人情味。」

除了本地及內地食客,更有許多外國食客光顧。「經常會有很多外國人來啊,自己悠悠閒閒坐在那吃蛇羹或者喝一杯蛇酒。我又不懂英文,根本溝通不了,人家能來找到我這裏我都萬幸啦。」周嘉玲笑道。這幾年,也多了來自日本、美國等地的媒體來「探店」,通過翻譯,玲姐將蛇羹推薦到了全世界。
提及外國食客,周嘉玲又講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對夫妻,丈夫是外國人,妻子是中國人,已經結婚三年了。來我這裏喝了『大力湯』,然後就生了個BB,還專門把小孩帶來看我。我問這個小孩叫什麼,是不是叫大力啊,結果他說『是叫大力(David)啊!』於是就有了那張合影。」如今,那張合影被貼在了墻上,就在「大力湯」的招牌隔壁。
記者在現場亦採訪到了一位在韓國工作的英語老師James。他表示自己一定會向朋友推薦蛇羹,盛讚蛇羹及湯的美味。「蛇吃起來有點像雞肉」,他形容,「但這是我在香港吃過的最好的湯之一。」

與蛇相伴50年的周嘉玲,卻與蛇這樣的動物完全相反。少女時期的她「桀驁不馴」,通過高超的捕蛇技巧揚名香江;為了自己的家人改為主做食肆後,她又用自己的滿滿熱情及誠意,將濃濃的人情味化為了一碗碗蛇羹,送到了每一位街坊手中,讓這間小小的舖頭滿載溫暖的故事。

(點新聞記者葉德榮、章魚、蘇婷報道;撰文:章宇;視頻攝製:葉德榮、任青、蘇婷)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