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琳
美國知名網紅「IShowSpeed」(內地稱「甲亢哥」)近日訪港,他的旋風式行程成為城中熱話。從乘坐電車、搭港鐵、探訪海洋公園到灣仔鵝頸橋打小人,他的即興直播和影片吸引了超過千萬次觀看,向全球觀眾展示了香港的城市魅力。甲亢哥的訪港行為成為推廣香港旅遊的案例,同時引發了關於如何藉助網紅力量講好香港故事的討論。行政長官李家超及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等政府官員均表態支持利用網紅效應宣傳香港,並提出應從網紅合作、文化交流、推廣策略等多方面着手。在此背景下,本文將從四個層面探討如何有效講好香港故事,並從教育視角思考如何培養青年成為未來的香港故事講述者。
善用網紅效應:創新敘事手法
甲亢哥的即興直播展示了網紅在推廣城市形象上的潛力。與傳統的官方宣傳片相比,網紅憑藉其非官方視角和真實體驗,能更有效吸引國際受眾。甲亢哥的近10小時香港遊覽影片,不僅展示了城市的多樣性,也讓外地觀眾對香港產生親切感。這啟示我們,政府應建立「網紅合作名單」,根據其影響力、粉絲群體特性和創作風格,靈活設計合作模式。同時,應尊重網紅的創作自由,避免過於官方化,從而確保內容真實且有吸引力。
從教育的角度來看,香港應考慮將網紅行銷納入學校的傳播學和新媒體課程,讓學生學習如何利用數字平台講述本土故事。例如,鼓勵學生設計具有創意和吸引力的短影片,並結合實地調研和國際視角,將香港故事傳播至全球。
強化官民協作:整合公私資源
甲亢哥的訪港行程中,酒店、食肆和公共交通等多方面的視角,既展現了香港的好客精神,也反映出潛在的一些問題。李家超指出,政府會向任何來港做直播的網紅提供支援,努力爭取機會,為任何來宣傳的個人和團隊,提供任何可能的協助,盡量滿足他們。
在教育領域,學校可以推動校企合作,例如與旅遊業、文化產業聯合開展項目,讓學生參與設計城市形象宣傳計劃。這樣的實踐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跨領域協調能力,還能讓他們在實踐中體會到香港作為國際都市的多元魅力。
重視文化轉譯:避免誤讀與偏見
跨文化交流過程中,準確的文化轉譯至關重要。甲亢哥訪華期間,隨行翻譯李美越因歪曲原意、使用冒犯性詞彙而引發爭議,這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文化交流需建立在尊重和專業的基礎上。政府應為訪港的外籍網紅提供文化培訓資源,幫助他們理解香港的社會脈絡,避免誤讀和文化衝突。
因此,高等院校可以加強「文化轉譯」相關課程,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例如,通過案例分析和模擬實踐,讓學生學會如何尊重文化差異,並運用共情敘事技巧向外界講述香港故事。
凸顯「一國兩制」特色:連結國際話語
香港的國際地位和「一國兩制」的特殊性是其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強調,政府需通過外訪和國際活動宣傳香港的制度優勢。然而,僅僅依靠抽象的政策論述尚不足以打動國際受眾,我們需要結合具體故事來闡述這一制度的成功實踐。例如,展示大灣區跨境便利、中西文化交融等特色,讓外界更直觀地感受香港的獨特性。
在中學和大學教育中,可將這些具體案例納入公民教育及國情課程,引導學生思考如何以國際語言解釋「一國兩制」的實踐成果。同時,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幫助他們理解如何應對國際輿論中的誤解與偏見。
說好香港故事,不應僅僅是政府的工作,而應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敘事運動。正如英國作家J.K.羅琳所言:「改變世界不需要魔法,只要我們發揮出內在的力量。」從網紅的創意敘事,到市民的好客態度,再到學生的教育實踐,每一個環節都應該融入真實體驗、尊重差異和國際視角。唯有通過政府搭建平台、網紅注入創意、市民提供溫度、教育培育人才,香港才能突破國際輿論的刻板敘事,讓真正的香港故事被世界看見並認同。
(作者為未來教育協會學生事務部總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