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生活中的傳播學|Marf和周深告訴我們 越中國越世界

文/王妮娜

Coldplay在啟德體育場的演場會已經結束一周,筆者腦海裏常常回味的場面既不是那首Fix You,也不是Yellow,而是We Pray,或者更準確地說,是Marf用廣東話和唱、Chris Martin在她身後又蹦又笑,用手又擦鼻涕又甩汗的那個場景。中間Chris打斷說,「太棒了,廣東話那段再來一次」。以筆者自青年時就喜歡Chris的追星歷程,該片段成為今後完美解釋性感的最佳場景——這是個有意思的傳播現象,一定會有人問,為什麼?

答案在一個星期後,內地歌手周深談他的全球巡演經歷中找到。周深在接受傳媒採訪時提到,為了滿足全球歌迷的審美需求,團隊特別考慮要做什麼改善能讓演唱會更世界一點。後來周深想明白了,如果一定要去努力討好別人的話,那麼就要把整個主題推翻了。他決定把內地傳唱度極高的《燈火裏的中國》列入巡演常駐歌單。「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做自己最想表達的東西」,沒想到這首歌在巡演中大受歡迎。就像Coldplay在香港當他演唱Viva La Vida,全場數萬名歌迷齊唱Oh-oh-oh, oh-oh, oh。這樣默契的場面,大概讓Chirs也大吃一驚,4月11日的演唱會上,他動情地說:「這個世界有時候很可怕,但是你看,此刻我們在一起就像一個大家庭,台下的你們膚色不同、說不同的語言、來自不同國家,可是我們還是有很多共同的地方」。Chris的感受和周深結束巡演後最受觸動的地方如出一徹,周深說當他演唱《燈火裏的中國》,沒想到:「在那麼遠的地方,居然還有那麼多同頻的人,一首歌、一句歌詞,一個瞬間,就能讓我們找到溫暖的彼此。」

當美國總統特朗普掀起關稅大戰,讓全球化前景撲朔迷離,周深和Coldplay在全球流行音樂壇釋放的信息是,全球化勢不可擋,世界是一個地球村,村中不同文化的融合在經歷抗拒、好奇、熱衷、理解、容納、接受等等傳播融合後,已經進入到另一個階段,學界稱之為「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階段:越是扎根特定文化土壤的內容,越容易獲得跨文化共鳴。

文化傳播中具有強烈民族或地域特色的內容反而更容易突破地域限制,早已成為全球流行現象。韓國流行音樂(K-POP)的全球化,就是將韓語歌詞、傳統韓服、傳統樂器、扇子舞等東方美學融入流行元素,產出了防彈少年團(BTS)、BLACKPINK。以及日本動漫的和風、拉丁音樂的地域特色、非洲文化的時尚逆襲、印度寶萊塢的Masala配方。其中拉丁音樂中,墨西哥和巴西2024年增長最強勁,音樂產業的收入較2023年增長分別達16%和22%。(數據來源:國際唱片業協會《全球音樂報告2025》)

傳統理論認為,文化差異會導致傳播折扣,但傳播技術的告訴發展深刻地改變了受眾文化消費的習慣,數字時代讓異質性審美成為優勢;受眾還會主動尋求有差異的親近感,如西方青年通過K-POP滿足對東亞神秘感的想像;以及全球化受眾更傾向同時消費本土與異域文化產品。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全球音樂報告2025》顯示,2024年中國音樂產業的收入強勁,較2023年增長9.6%。近年來中國文化特色鮮明的《黑神話.悟空》、《哪吒鬧海》在全球收穫不少粉絲。越中國越世界不僅是一個傳播現象,更體現了客觀存在的中國影響力。當然,研究也表明,當文化產品滿足一定條件時,民族特色會成為競爭優勢,包括,可識別性,具有鮮明的視覺/聽覺文化符號;可轉化性,能與現代形式融合;以及敘事普適性:在特色外殼下傳達人類共情主題。

相關閱讀:

專訪|十年若夢 周深:我在舞台上的光來自歌迷

Coldplay讚香港觀眾全球最佳 秀粵語「來香港過得很開心」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生活中的傳播學|Marf和周深告訴我們 越中國越世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