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文評武論|國安守發展 定人心 添底氣

文/吳志斌

今年的4月15日,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亦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實施香港國安法五周年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立法生效一周年。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以視頻方式出席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並發表「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不斷譜寫『一國兩制』實踐新篇章」的主旨講話。他開篇強調,「過去10年,是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10年……也是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鬥爭最為激烈的10年。」然而,即便如今的香港歷經由亂到治、邁向由治及興,也不意味着外部反華勢力停止了以港遏華的暗黑圖謀。國安從來都不是過去式,而是未來時,更是要時時刻刻牢記於心、身體力行的現在進行時。

夏主任的話既有歷史的回顧性也有高屋建瓴的現實指涉性。尤其是當前在中美貿易戰、關稅戰的「白熱化」階段,香港無疑是遭遇了野蠻無理的打壓,成為了外部勢力向內地「開槍」、「制裁」的一個「藉口」。作為集外資、金融、運輸等多功能為一體的自由港城市,香港一向都是對包括美國商品在內的所有商品實行「零關稅」。然而,在特朗普政府的荒謬霸道的政策下,竟遭遇了加徵高達145%關稅的不平等待遇。正如夏主任所言,「香港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順差地,但美國依然對香港如此加徵關稅……這讓世人更加看清,美國見不得香港好,是破壞香港人權自由、法治秩序和繁榮穩定的最大黑手,它不是要我們的『稅』,而是要我們的『命』。」由此可見,香港要發展要繁榮就離不開國之守護、國安之維護。在去年的5月,筆者就曾撰文寫道「香港20多年的『一國兩制』實踐告訴我們,香港之所以是『東方之珠』,恰恰是因為中央始終站在守護香港的第一線,沒有讓香港在歐美反華勢力的『雙標』干涉下,變成『反中橋頭堡』。而只有『東方之珠』越是安全,維護國安的屏障越是堅固,『掌上明珠』的發展才更有底氣,更具潛力,風光無限。」

其次,唯有國安的底線守住了,我們才能團結一致向前看,攻堅克難,實現建設發展一條心,不向西方反華勢力低頭,不向無恥霸權跪低,以發展獲尊重,以勝利贏和平。一方面,在大是大非面前,香港要始終與國家利益站在一起,與正義的歷史站在一起。香港企業和個體更不應該為一己之私利,出賣自己的立場,背叛自己的民族。另一方面,香港如今的和諧局面來之不易,但如何鞏固好目前穩定和諧局面亦是特區政府的首要任務之一。正如香港特首李家超所言,「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五年以來,社會穩定了,但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不能忘記當年『港獨』肆虐、『黑暴』打砸縱火,本土恐怖分子放炸彈和殺害無辜的圖謀;不能忘記外部勢力粗暴插手香港事務,無所不用其極的卑劣手段。」如今的香港表面平靜,但暗黑勢力始終四處潛伏,蠢蠢欲動,而國際反華組織更是「虎視眈眈」,香港社會的安全形勢依舊嚴峻複雜。例如去年12月,為了方便在香港以外地區升學或居住的香港考生,特區政府在海外舉行了綜合招聘及《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測試。然而,加拿大溫哥華市的卑詩大學(UBC)就因為將教室租予特區政府作招聘考試之用,而遭到在海外亂港分子的「投訴」和「舉報」——他們荒謬地聲稱這種行為「可能為外國(中國)強權勢力滲透我們的社會鋪路」。

國安是底牌、底線更是底氣。守好了國門,就需要我們放手一搏,拚經濟,謀發展,以國安為盾,以經濟為刃,用實際行動建設香港,貢獻國家,以國之安創國之復興,以國之安造國之繁榮。尤其是香港工業界和企業家,更要發揮「主心骨」、「主力軍」的引導作用,牢牢實踐「立足本地、聯動灣區、拓展國際」的策略,助力內地中小企業走出去,致力吸引優良國際資本走進來。今年的4月,據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在立法會的介紹,為提升香港經濟發展動能,香港政府採取了諸多措施,其中「包括加快推進香港跨國供應鏈管理,吸引企業到香港建立管理離岸貿易和供應鏈的國際或區域總部。」特別是,香港至今已簽訂了九份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協定),涉及21個經濟體,更與另外與33個經濟體簽訂了24份投資協定。尤其是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新一輪的國際秩序正在形成,香港更要「穩」中求「進」,「安全」中尋「機遇」,突破自我,在完成自身產業升級、社會轉型之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找準定位。

國之安,發展穩,國之安,人心定,國之安,增底氣。國安是底線,但守護國安更需要以發展的活力、人心的動力、社會的士氣來為之注入能量,使得繁榮為國安更添中國式現代化的新色彩,使得國安為香港發展更有力地保駕護航。

(作者為安徽省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僑聯委員、資深評論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評武論|國安守發展 定人心 添底氣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