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興銀
香港一連4日的復活節假期昨日(21日)落下帷幕,再次將港人北上熱潮體現得淋漓盡致。不論是假期首日羅湖口岸塞爆、深圳灣公路大橋非常繁忙,還是港珠澳大橋口岸過關排長龍,都再次體現了假期港人北上的熱潮。
數據為證,由假期前一日的4月17日至4月21日,5日內累計有246.6萬人次香港居民離境,數字較去年上升近8%。今年復活節假期,不少港人選擇北上遊玩,至少184.3萬人次的港人經各個口岸北上內地,佔外遊港人總數約75%。港人們背起雙肩包、拖着拉桿箱,在內地品「平靚正」美食,賞祖國大好河山。
有港人在社交網站直言,「在港澳隨便一餐飯都要一兩千,內地三五百。」「去深圳玩真不用看價錢,全部都很便宜。」甚至有網友整理了香港市民來深圳遊玩的路線:第一「戰場」山姆,第二「戰場」沃爾瑪,第三「戰場」蛇口老街。網民的留言,亦是港人北上熱潮的明證。
雖然內地沒有復活節假期,但4月17日至21日,本港累計迎來61.8萬人次的遊客,按年增11.6萬,增幅約23%,當中內地遊客佔七成。不過由於逾百萬港人北上遊玩,加上訪港遊客並沒有那麼多,餐飲、旅遊業界自然要叫苦了。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今年復活節假期期間,本港餐飲業市道非常淡靜,生意跌幅原先預計比平時周末周日減少25%,現時跌幅更大,可能達到30%,部分高級餐廳的生意跌幅更嚴重,多達40至50%。他提到,生意下跌,主要與港人外遊、北上消費有關。由於北上消費已成為潮流,來港的內地旅客並無增加,業界對未來前景並不樂觀。
復活節假期有超過180萬人次離港,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餐飲業界的生意。不過,在一些有舉辦活動的地區,如西九文化區及啟德體育園等,能夠吸引人流,當區的食肆反映生意不錯,亦證明了如果多舉辦不同活動,能令市民外出消費。
要看到,疫情後港人北上消費熱潮的出現,是新趨勢,很可能成為新常態。面對港人北上消費熱潮,阻止港人北上是不切實際的,消費者走向有競爭力的市場是正常行為。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提到,香港經濟現正經歷過渡期,零售市道不好,以及旅客消費出現結構性改變。他指出,業界要進行自我改革,通過革新求變鼓勵市民留港消費,政府會盡量協助業界縮短過渡期。不過,由於香港店舖租金高是結構性問題,政府自然要小心處理。
不過要看到,由於香港在旅遊方面的獨特魅力和價值,今年以來的訪港旅客數字亦表現不俗。今年3月共有382萬旅客人次訪港,較去年同期上升12%。今年第一季(1至3月)共有約1220萬訪港旅客人次,較去年同期多9%;其中內地旅客佔925萬人次,非內地旅客人次為298萬,分別按年多6%及18%。這些亦體現了香港對遊客的吸引力。
遊客來到香港,如何刺激他們多消費就是另一個話題了。旅發局預告,將於5月1日(星期四)晚上在灣仔臨時海濱花園,舉行以三大非遺節慶——天后誕、譚公誕及長洲太平清醮為主題的無人機表演;5月1日至5日,屯門黃金海岸將一連5日打造「黃金海岸繡球花節」主題活動,鼓勵市民留港度過五一長假期;6月則迎來旅發局主辦的「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除了海上刺激比賽,岸上亦有日夜美食打卡熱鬧節目。而在海洋公園,來自世界各地的熊貓迷現時都可以欣賞大熊貓「盈盈」一家三口同框的畫面。這些精彩活動料能吸引不少遊客參與,主辦機構亦要創新求變,推出相關周邊產品,吸引遊客消費。
眾所周知,除了Coldplay啟德演唱會外,接下來4月底有謝霆鋒演唱會,5月林俊傑和五月天都要在啟德開騷,6月還有周杰倫啟德演唱會。一系列演唱會盛事在香港舉辦,亦是香港發展演唱會盛事的好契機。類似於Klook推出「酒店+演唱會門票」的套餐,政府部門和啟德體育園及相關業界也要把握機遇,創新方式和手段,配套的美食市集也要跟上,助力香港演唱會經濟的發展。
旅遊是非常具有個性化的產業,香港人愛外遊,特別偏愛「食玩買」的模式,歐美遊客則偏愛度假式的旅遊模式,而內地遊客,尤其是年輕遊客的旅遊模式是偏體驗式的,打卡、city walk、特種兵式旅遊等。對於內地遊客來說,香港的落日飛車、巴士站牌,甚至是緊湊的街頭小巷等,放下取景框就能出片,這本身就是一個賣點,起碼能吸引到遊客。下一步就是如何通過打卡衍生周邊消費,讓遊客在打卡的同時,也能增加消費。
訪港遊客數字同比增加,這是一個好現象。很快就是內地五一長假期了,相信會有很多內地遊客訪港。政府部門和旅遊業界要主動創新求變,多舉辦活動,通過活動刺激訪港遊客在港的消費慾望,實現旺丁又旺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