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別再玩障眼法 盡快終止交易

文/王林

在美國挑起的貿易戰硝煙最濃烈時刻,長和出售港口一事再引關注,幾乎所有人都能觀察出今次交易早已超越商業範疇,成為大國博弈棋盤上的危險落子。近期有消息透露長和準備改換買家,將大部分港口資產賣給意大利阿龐特家族旗下的TiL集團,而不是美國貝萊德集團。此舉試圖以「資產重組」的障眼法平息輿論,但實質卻是「新瓶裝舊酒」,依舊堅持要將戰略咽喉要道置於美資財團的控制之下,確系掩耳盜鈴。

《華爾街日報》近日的調查報道指,貝萊德通過51%的絕對控股權,實際掌控着巴拿馬運河東西兩岸的黃金碼頭。這種「美資控股、意資代持」的股權設計,恰如美國對巴拿馬運河「控制權不流外人田」的精密算計。當中國商船每年承載着價值數千億美元的貨物穿行這條「世界貿易十字路口」時,美方通過運費調節、流量限制等隱形手段施加影響的獠牙已然顯現。特朗普政府近期推出的「天價港口費」政策,正是這種戰略意圖的預演。

巴拿馬運河承擔着全球6%海運貿易量,戰略地位堪比馬六甲海峽。長和套現190億美元背後,是將中國航運安全的軟肋暴露於他人。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早已將「控制關鍵水道」列為對華戰略競爭的重要支點,貝萊德首席執行官芬克更直言該交易「重塑了西半球物流版圖」。

一旦美方啟動「選擇性限流」,中國每年約3500艘經巴拿馬運河的商船將面臨滯期罰款、優先通行權喪失等系統性風險。這絕非危言聳聽,2021年美方就曾以「安全審查」為由,對中國貨輪實施72小時強制滯留,導致相關企業單船損失超百萬美元。

當前國際社會正積極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歐盟推出《反經濟脅迫條例》,東盟加快區域自貿協定談判,英國財政大臣明確表示「對華脫鈎是愚蠢行為」。反觀長和的交易決策,為短期套利而犧牲長遠戰略安全,為資本增值而忽視國家利益。這種選擇與時代精神背道而馳,也與港企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相悖。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跨國併購的審查機制、相關法律法規對重大利益的保護條款,皆為這類短視交易劃出了不可逾越的紅線。凜冬雖至,春潮可期。在全球產業鏈深度重構之際,港企更應恪守「商業向善」的倫理底線,充分考慮國家利益,堅定站穩國家立場。唯此,方能在百年變局中錨定歷史坐標。畢竟,當颶風掠過太平洋時,沒有哪艘巨輪能獨善其身。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別再玩障眼法 盡快終止交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