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美國《紐約時報》周二(4月22日)報道,推動中國工廠自動化的機械人和人工智能(AI)技術,成為中國應對關稅戰的「秘密武器」。據《紐約時報》記者布拉德舍指出,中國的「機械人大軍」為製造業帶來變革,以極快速度實現自動化生產,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素,減輕人手壓力,令中國面對貿易戰依然能站穩腳跟。
國際機械人聯盟最新統計顯示,中國的工廠自動化程度已超越美國、德國和日本,平均每一萬名製造業工人中,中國擁有的工廠機械人數量僅次於韓國和新加坡。中國人形機械人製造商雲睦智能行政總裁賀亮表示,中國努力開拓機械人技術作為新商業領域,「對它的期望是成為下一個電動汽車產業。」
黑暗廠房組裝車身 數秒完成檢查
布拉德舍參觀過多地中國汽車工廠,位於浙江寧波的極氪(Zeekr)工廠是其中之一,該工廠的機械人已從4年前的500部增至現時的820部,可以無需人工介入,在黑暗的廠房內完成車身組裝焊接。在完成組裝後,工廠內的高解析度相機還會拍攝每輛車的照片,自動與數據庫內正確組裝的車輛照片對比,發現不一致時再通知員工處理,過往非常耗時的檢查,如今只需數秒即可完成。
許多極氪工廠的員工並非身處流水線,而是在辦公室內的電腦屏幕前。在上海辦公室工作的極氪設計師凱利·李(譯音)表示,她的設計工作在AI輔助下更輕鬆,「AI會幫我們分析汽車內部構造,我有更多空間和時間,思考將時尚元素融入車身設計。」
有賴產業扶持政策 科創人力資源豐
機械人不僅在中國的汽車產業大顯身手,還協助更高效製造普通商品。在廣州製作焗爐和燒烤設備的商家艾倫·李(譯音)表示,他計劃支付價值4萬美元(約31萬港元),向一間本地企業購置帶攝像頭的機械臂,它能利用AI技術觀察工人焊接焗爐時的動作,然後模仿操作、節約人力成本。李先生表示就在4年前,這種機械臂還需從外企購買,售價近14萬美元(約109萬港元),現時已有不少中企可以做到。
布拉德舍認為,中國的機械人大軍離不開政府的產業扶持政策及企業積極創新,也離不開中國豐富的科技創新人力資源。統計顯示中國的大學和職業技術學院,每年可培養約35萬名機械工程畢業生,以及電工、焊工等技術人員。相較而言,美國大學每年只有約4.5萬名機械工程專業學生畢業。
美國機械人製造商Agility創辦人赫斯特抱怨,當年他在位於匹茲堡的卡內基美隆大學機械人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時,他是僅有的兩名機械工程學生之一,「在美國想要提振製造業,尋找熟練技術人員是我們最大挑戰。」
(來源:香港文匯報)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