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記者觀察|關愛座變世代矛盾「批鬥座」 青年長者點睇?

現時港鐵關愛座主要為長者使用。(香港文匯報記者李芷珊 攝)

【點新聞報道】提倡禮讓和關愛精神的關愛座在港已面世十多年,因不同年齡層乘客對使用的認知有落差,近日網上不時爆發世代矛盾,部分人把關愛座揶揄為「壓力座」或「批鬥座」。

記者昨日乘搭多條線港鐵列車直擊關愛座引起的乘車百態,發現年輕人對使用關愛座非常小心謹慎,大部分寧願站着也不願坐關愛座,有人則左顧右盼,見無長者在附近才敢坐,不時出現關愛座無人坐的浪費情況。不過,記者也目睹普通座的長者主動讓座給更有需要人士的溫情一幕,反映禮讓和關愛精神不只局限於關愛座,有關愛精神的話,處處都可以是關愛座。

近年關愛座變成網民口中的「批鬥座」,爭議多數和年齡有關,社交媒體不時有人發帖文甚至視頻,控訴長者強迫年輕人讓座,導致不少年輕人寧願站立,也不願使用空置關愛座的現象。例如上周六有一名老婦在港鐵列車內作出不文手勢,要求兩名少女讓座,被拒後更舉起手機反拍少女大聲責罵;昨日又有一名年輕人在車廂「反擊」長者,要求坐在普通座的老婦站起來,改坐關愛座,事件再度引發網民爭議。

日前網上流傳片段,有年輕人指責多名老婦坐港鐵普通座位,要求她們坐關愛座。(網上影片截圖)

記者昨晨乘搭港鐵屯馬線、港島線及南港島線巡視關愛座的使用情況。上午8時許,記者乘搭屯馬線由屯門站到紅磡站,雖然正值繁忙時間,但各卡車廂內的關愛座主要為長者使用,有兩名長者在屯門站上車時,即使仍有少量普通座位空置,他們仍選擇坐在關愛座上,惟兩人在天水圍站下車後,雖然車廂內站滿乘客,鄰近的年輕人和中年人皆拒絕坐,直到下站再有長者登車使用。

一名年約70歲、行動不便的長者上車時,坐在普通座的健全長者主動讓座,體現乘車禮儀和關愛互動,與年齡無直接關係,而是社會正能量的體現。

四處望無老弱 才敢坐關愛座

此外,記者亦在非繁忙時段,乘坐港鐵港島線列車由堅尼地城站到金鐘站,一名中年婦上車時未看清楚就坐在距離自己最近的關愛座,雖然當時乘客較少,當她察覺佔用關愛座,馬上改坐普通座位;當列車抵達金鐘站時,也有一名老婦上車後發現沒有空餘座位,於是一邊站在車門前,一邊四處張望是否有人讓座,沒有刻意走近關愛座。

不少年輕人寧願站立,也不願使用空置關愛座。(香港文匯報記者李芷珊 攝)

至於南港島線金鐘站至海洋公園站路段,一名年輕男子發現車廂內站滿遊客及學生,但一個關愛座空置,他在人群中轉了一個圈,四處張望查看確定附近沒有長者或有需要人士,才安心坐關愛座。

長者張先生向記者表示,港鐵在車廂內設關愛座後,許多年輕人寧願站立也不敢入座。據他了解,關愛座設立初衷是為有需要者提供便利,並非長者專屬座位,理論上所有乘客均可使用,僅需在遇到孕婦、長者或殘疾者時主動讓座。

婆婆:見有人身體不適會主動讓座

70多歲的林婆婆認為,由於大部分年輕人身壯力健,普遍不會坐在關愛座上,「不過我年紀不小,因此不論是普通座位還是關愛座,有位就坐。」她說,倘若遇見有人撐着枴杖或身體不適,也會主動讓座,但不會強迫他人離座,「唔舒服想坐可以講,但逼人(離座)就唔啱。如果有人唔讓座畀有需要嘅人,我唔出聲,有人睇唔過眼,出聲都啱嘅。」

被問到關愛座淪為「批鬥座」,林婆婆說,這個情況只是偶爾發生,不少年輕人看到車廂內有大量座位空置,都不會坐關愛座,至於讓座問題,她認為這是個人修養,「如果年輕人認為關愛座應該畀老人家,佢哋咪唔坐囉,唔畀老人家坐又唔係犯法。」

年輕乘客周小姐表示,一般市民覺得不應該坐關愛座,相信他們希望留位予有需要的人,而且大部分年輕人都選擇站在車廂內,拒絕坐關愛座,若整個車廂只有關愛座丟空,她直言會視乎情況使用,「如果冇人坐,我就會坐。」

專家倡增宣傳息紛爭 免成車人無個敢坐

對於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關愛座時出現爭拗,甚至造成不同人的對立面,家庭及親子教育工作者司徒漢明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公交上設立關愛座的原意及目的,是傳遞讓座予有需要人士的美德,包括孕婦、老弱及殘疾者等,建立關愛共融社會。不過,可能推動關愛座時相關宣傳教育不足,導致很多人誤解關愛座的功能及意義,有長者感覺專為他們使用,當看到有年輕人佔用便會出言指責,亦有年輕人或中年人以為關愛座只是提供予有需要的人,即使放工時間車廂擠滿乘客,也無人敢坐關愛座。

司徒漢明認為,解決關愛座使用的矛盾,最重要是從社會宣傳及公民教育方面着手,因為社會是由很多人所組成,社會是否和諧與個人品格及品德有很大關係,只要有關宣傳及教育做得好,相信不會出現關愛座使用矛盾或糾紛。

此外,相信很多人都願意讓座,只是一時間未有察覺車廂內的有需要人士,若因此被人指責,甚至拍片上網公審便感到好無辜,因為很多時一張相或者十多秒片段並非事實的全部,但可能會令人產生誤解,對當事人某程度上是一種網絡欺凌,對化解矛盾及傳遞關愛共融社會沒有幫助;反而上前禮貌地提出車廂內出現有需要人士,相信絕大部分乘客樂意讓座。

資深心理學家黎定基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分析指,因關愛座使用而引起爭拗或矛盾,主要出於不同人士的觀念問題,關愛座這個名稱可能會令一些長者理解為專為他們而設,因而覺得其他人、特別是年輕人應該讓座。但關愛座的讓位並非法例規定,所以年輕人、中年人可能出於先來先得的心態而拒絕讓座。

黎定基表示,長遠應從社會宣傳及教育方面着手,只要令市民普遍有公民意識及良好品格,不論自己所坐的是否關愛座,當遇見有需要的人便會自動自覺讓座,若這能成為社會上的良好風氣,即使未來取消關愛座,也不會造成社會矛盾。

(來源:香港文匯報 記者:李芷珊、王思佳、曾立本)

相關報道:

點聞1分鐘|港鐵阿婆迫少女讓座 被拒後舉中指斥「無家教」 互拍互罵影片瘋傳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記者觀察|關愛座變世代矛盾「批鬥座」 青年長者點睇?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