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唐荻
長和集團早前就被質疑請「槍」辯護,試圖以「商業決定」為說辭平息輿論,近日更採取「更換買家」策略,將大部分港口資產轉售給意大利航運巨頭阿龐特家族旗下的TiL集團,美資的存在感看似已被淡化。
事實真是如此嗎?交易細節顯示,長和交易的43個港口中,雖然TiL成為41個港口的「唯一所有者」,但戰略價值最高的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其51%的股權仍掌握在美國貝萊德集團旗下的公司手裏。《華爾街日報》還披露,TiL的控股方地中海航運實際也與貝萊德存在股權交叉。
這筆交易表面看是淡化了美資色彩,背後卻處處藏着美資影子。而意大利資本看似作為第三方介入,卻更像是為交易施加了「買方是歐洲而非美國」的障眼法,最終目的恐怕是與美國打配合,繞過中國的監管審查。由此可見,長和此番操作是「換湯不換藥」,反映其罔顧各界強烈反對,在錯誤的道路上一意孤行。
須知,美國從未停止過赤裸裸的貿易保護操弄。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本月17日宣布,將對所有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船舶收取「天價過路費」。美方還明確表示:不管是哪裏來的船,只要是中國造的,都得交錢!但若是美國造的船,即可享受減免及優先靠岸待遇。
明明是美國自身造船業喪失競爭力,卻偏要炮製中國建造的船舶才是「原罪」之假象。這種「既要吸你的血,還要斷你的路」的強盜邏輯,在美方對中國航運業的系統性圍剿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在這個節骨眼上,長和又想用「狸貓換太子」的把戲達成交易,將關鍵港口經營權售予「強盜」,實屬置國家重大利益於不顧。
「如果以為向美國獻媚、向美國跪低、向美國求饒,就能夠換來和平、換來尊重、換來發展,那是極其幼稚的。」正如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發表主旨致辭時所言,美國的雙標霸凌正是港企須警惕的陷阱。畢竟,就連香港這個「零關稅」區,美國都要加徵高達145%的關稅,可謂蠻橫霸道無所不用其極。那些幻想通過取悅美方換取利益的企業,終將發現遞出去的不是投名狀,而是勒緊自己脖頸的絞索。
中華商道「義利並舉」,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更應以「義」為先、砥礪民族氣節。夏主任明言:在當前美國對我們極限打壓的形勢下,更需要企業家以「烈火金剛」的堅強品質建設香港、扎根香港。港企要「永遠不舍大義、不忘國家利益」,而那些在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的,也「必將背負歷史的罵名」。
(作者為時事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