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生活中的傳播學|中美關稅戰成反霸凌教科書風靡職場

文/王妮娜

4月份以來由美國政府挑起的關稅戰遭遇中國堅決反制。原本是國際關係研究的經典案例不想被解讀成各種版本,作為職場和校園反霸凌教科書。在小紅書上,有網友總結:你越老實校霸欺負你越狠。中國在這次迎擊美國總統特朗普屢次揮舞關稅大棒中給普羅大眾一個啟示,要堅決抵抗,多交朋友,拉起同盟戰線;對了,別幻想告老師、請家長能解決問題。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今年2月在白宮的遭遇,已經為普通人上了一堂生動的反霸凌實踐課。從被要求表達感謝、say sorry,到記者刁難着裝問題,這些外交場合的羞辱與職場霸凌如出一轍。當特朗普以感恩不足為由暫停軍援時,基輔的被動處境警示我們:情感牌或許能換取一時同情,但長期扮演受害者終將削弱議價能力。

烏克蘭與美國的談判僵局,中美如火如荼的關稅較量——儘管兩國面臨的地緣政治環境和具體挑戰不同,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和中國應對美國霸凌主義的策略和態度,的確值得玩味。大眾選擇霸凌的角度進行解析,並成為社交媒體熱議話題,展示了大國外交傳遞的符號資訊,對於國民價值觀塑造的重大影響力。

在烏克蘭與美國的談判中,澤連斯基明確拒絕了美國提出的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控制權的建議。這一立場體現了烏克蘭在主權問題上的不妥協態度。然而,烏克蘭的外交策略存在明顯局限性。首先,依賴西方軍事和經濟援助。烏克蘭的抵抗能力高度依賴美歐支持,這使得其在談中難以完全獨立。烏克蘭戰術靈活但戰略被動,澤連斯基提出俄羅斯應先停火再談判,試圖爭取主動權,但在美國推動的快速和解框架下,烏克蘭的長期安全需求其實岌岌可危。

反觀中國在4月份以來貿易戰中採用的策略,與烏克蘭的步步妥協形成鮮明對比。中國以實力對沖壓力,堅持長期博弈,強硬回擊,不屈服於單邊施壓;面對美國的關稅戰和技術封鎖,中國並未讓步,而是採取對等反制,同時廣交朋友、夯實自身實力,削弱美國孤立中國的努力。這與烏克蘭依賴單一盟友(美國)的處境形成對比。這種策略基於中國龐大的經濟規模和內需市場,中國憑藉經濟與軍事實力,能獨立制定反制策略;中國擁有供應鏈優勢和市場潛力作為槓桿,使其有能力承受長期對抗。烏克蘭則因國力有限,不得不依賴外部支持。

烏克蘭和中國的對美外交政策反映了弱國與強國在面對霸權時的不同選擇。烏克蘭的抵抗雖堅定,但受制於依賴關係;中國則通過綜合國力將衝突轉化為戰略機遇。兩者的共同教訓是:在強權政治中,唯有實力才能確保談判桌上的話語權。

爭取輿論支持同樣重要。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很到位: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國和烏克蘭在面對美國的外交博弈中,採取了不同的傳播策略和敘事框架,這些策略不僅影響國際輿論,也塑造了兩國的談判地位。烏克蘭在談判中強調受害者身份。通過展示戰爭給民生帶來摧毀性傷害,爭取國際同情。烏克蘭的輿論戰高度依賴CNN、BBC等西方主流媒體,缺乏獨立傳播渠道。情感牌有效,但不能只用情感。過度強調被欺負可能讓人同情,但也可能被貼上脆弱標籤,不利於結盟。不要被對方的指控牽着走而是主動定義問題在爭取國際輿論支持至關重要。中國採用實力+敘事策略,提升不可替代性,如中國通過產業鏈優勢反制美國。

對於職場人來說,中國和美國特朗普政府就關稅展開的較量體現了君子自強不息的戰略思維:與其寄望於他人憐憫,不如打造非你不可的專業壁壘。通過強化核心技能,讓霸凌者承受打壓成本;爭取關鍵支持者,構建聯盟,孤立霸凌者。與此同時,避免單點依賴;重中之重,積累籌碼、提升專業能力,讓霸凌者難以輕易打壓你,避免孤軍奮戰。最後,中國在這次關稅中有條不紊的反制,有理有節也告訴我們,必須設定紅線,明確哪些行為不可接受,並在霸凌者第一次越界時堅決反擊。

中國在這場博弈中展現的不僅是強硬,更是一套完整的反制哲學。當美國施壓時,中國善於藉助國際平台爭取話語權;面對技術封鎖,選擇苦練內功突破瓶頸。在國際關係和職場生存中,尊嚴永遠建立在實力之上。中國反制策略之所以能引發全民共鳴,正是因為它印證了那個樸素真理——退讓換不來尊重,唯有具備讓對方忌憚的籌碼,才能贏得平等對話的權利。

相關閱讀:

外媒:白宮官員稱對中國關稅將調低到50%至65%

再服軟?消息指特朗普擬對汽車製造商免徵部分關稅

美方耍賴「你不降關稅我就不降」 外交部:停止威脅訛詐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生活中的傳播學|中美關稅戰成反霸凌教科書風靡職場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