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南港島綫(西段)地鐵建設是香港南區居民高度關注的基礎設施項目。為了更全面了解南區居民對該項目的看法、需求及建議,民建聯南區支部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涵蓋了居民的生活習慣、對地鐵建設的態度、對方案的滿意程度以及對未來的期望等多方面問題。受訪者年齡層次廣泛,居住年限及對南區的熟悉程度也各有不同,具有較高的代表性。今日(25日)民建聯南區支部團隊與立法會議員陳學鋒召開記者會發布有關結果。
調查顯示,七成左右受訪者表示對南港島綫(西段)地鐵建設方案有所了解,但仍有三成不到的受訪者表示不了解相關方案,這表明項目日後的方案仍需加強公眾諮詢和提高其參與度。有六成左右的受訪者在對於建設鐵路方案上,認為將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有近兩成受訪者考慮較為長遠,對施工期間的噪音等問題表示擔憂。
此外,調查中,居民提出了大量具體建議,包括新增站點,保留巴士及小巴班次,避免地鐵建設導致公共交通選擇減少。居民還提出,希望在施工期間,能保護環境與景觀,減少噪音、避免遮擋海景,及盡快落實項目,不要因延誤導致資源浪費。
南區區議員黃才立和蕭煒忠指出南港島綫(西段)是填補南區交通缺口、促進區域發展的關鍵項目。居民普遍支持建設,但對站點設置、接駁規劃、施工影響管理及技術透明度有改進期待。需以居民需求為核心,平衡效率與社區影響。
根據調查數據和居民反饋,立法會議員陳學鋒建議在現有方案上加設置富站,途經香港仔、田灣、華富貴、置富及薄扶林等主要社區。該線路可有效串聯南區東西向交通,黃竹坑站可作為轉乘南港島綫(東段)的重要樞紐,香港仔站將服務香港仔市中心並連接石排灣邨,田灣站能改善當地交通不便狀況,華富貴站可配合華富邨重建計劃,置富站將改善巴士不足的情況,薄扶林站可便利沿線居民、數碼港上班人士,最後連接至終點站香港大學站以便為周圍居民提供更多的交通便利條件。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南區區議員朱立威建議參考國內外新式鐵路成功經驗,如重慶輕軌、江湛鐵路以及日本東京地鐵的成功經驗,制定更全面的施工影響減緩方案。在噪音控制方面,可借鑒重慶輕軌2號線的低噪聲技術,採用充氣橡膠輪胎設備和空氣彈簧支撐系統,並設置類似江湛鐵路的全封閉式聲屏障結構。

南區區議員張偉楠表示,政府應承諾地鐵建成後,現有巴士和小巴班次不會被大幅削減,並可增加巴士與地鐵之間的轉乘優惠,提升公共交通系統的整體吸引力。針對地鐵站未覆蓋的地區(如漁光邨、赤柱),應優化接駁小巴路線,確保居民能方便地前往地鐵站。

南區區議員、民建聯南區支部主席李嘉盈希望居民普遍反映希望項目能盡快落實,避免因長期延誤導致資源浪費和民意流失。政府應確保項目進度透明化,並開展階段性檢討。在規劃及施工過程中,應總結南港島綫東段的經驗教訓,避免重複出現類似的問題,如高架段對景觀的影響、設施容量不足等。

立法會議員陳學鋒認為南港島綫(西段)的建設是提升南區交通與生活質素的關鍵一步。政府應積極吸納居民建議,完善站點規劃、降低施工影響、強化技術溝通,並確保項目高效推進,為南區居民打造更便捷、宜居的未來。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