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疾言
最近民進黨當局很流行一句口號——「脫中入北」。「中」是指「中國」,「北」是指「以美國為首的全球北方」,所謂「脫中入北」意指台灣地區「脫離」中國,「加入」美國行列。然而,台灣芯片龍頭台積電的最新年報毫不留情地戳穿了民進黨當局這句荒唐可笑的口號。
台積電近日公布的2024年年報顯示,在台島以外的工廠中,台積電南京廠表現出眾,2024年盈利新台幣259.54億元,高於2023年的盈利217.55億元,近四年累計盈利超過新台幣800億元。相較之下,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2024年虧損新台幣142.98億元,近四年累計虧損超過新台幣394億元。此外,日本廠去年也虧損新台幣43.75億元,歐洲廠虧損新台幣5.56億元。台積電南京廠的營利一枝獨秀,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的業績則慘不忍睹。若按民進黨當局「脫中入北」的荒謬邏輯,台積電還有多少個「394億元」可以賠?
台灣地區屬於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對外貿易依存度較深。多年來,大陸作為台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是拉動島內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尤其在2014年後,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就超過1000億美元,在2021年更達到1700億美元、2022年1565億美元、2023年1308億美元。這些巨額貿易順差為台灣方面發展經濟民生提供穩定而牢固的動力來源。近年兩岸經貿往來總額已達到約3000億美元的規模。台灣對大陸的出口多年來佔台灣總出口約四成,即使近年有所下降,但也佔了超過三成。由此可見,兩岸經濟合作密切,兩岸產業供應鏈依然穩固。兩岸經貿無法也不能「脫鈎」。民進黨當局一句「脫中」,就想毀了台灣業界和民眾的生計?
至於所謂「入北」或「入美」,更是民進黨當局一廂情願的想法,看來它是當「冤大頭」當上癮了。過去43年台灣方面共向美方採購了超過70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但對於是否「出兵護台」,美方的態度仍是曖昧不清,只是要求台方應加強「自我防衛」。這次美方掀起「關稅戰」,民進黨當局以為台積電近年累計投資美國1650億美元就可獲得美方另眼相看,結果還是被列入了「重稅區」。美國從來都是自身利益優先,對待盟友也不會手下留情,而台灣方面作為盟友也排不上號,最多就是一枚隨時可棄的棋子。民進黨當局妄想「入美」,未免太高估自己了。
不論在經濟上,還是在政治上,台灣方面都無法「脫中入北」或「脫中入美」。任何違反經濟規律和民心民意的政治操弄,最終必被民意反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