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美國瘋狂對華加徵關稅及政策朝令夕改,令許多買家要求暫停付運,生產中的訂單亦被叫停,使港商承擔沉重財政壓力。因此,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廠商會會長盧金榮、中出商會副秘書長李志峰等十多名工商界領袖提出,冀特區政府在企業危急之秋,從5方面出手相助:一是成立由司長領導應對委員會,作系統性的支援;二是發放關稅最新資訊;三是邀請專業人士解讀關稅影響及解答查詢;四是收集內地政府和企業支援出口商的資訊,讓港商善用;五是撥款研究受影響行業情況,尋找對策。
為了解關稅對港商之影響,記者走訪了逾十名工商界領袖,包括林宣武、盧金榮、李志峰、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王博文、香港內衣業聯會主席邱允恭、香港鞋業商會會長林廣德、大灣區健康產業協會創會會長李國明、香港毛皮業協會榮譽會長劉培傑、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香港中小企經貿促進會會長黃達勝、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會長黎卓斌、香港電子業商會榮譽會長吳自豪。大家均認為以上五點有力讓港商應對當前危機。
美客戶陷財政危機 港商無奈貼錢
談及關稅影響,邱允恭表示,高額關稅已令部分美國客戶出現財政危機,繼而取消或減少訂單,這將令港商陷入水深火熱中。另有商會人士解釋,買家無理拒收貨,或長時間要求延遲付運,令廠家面對沉重資金壓力。「延遲付運等於押後付款,但港商仍要支付原料尾數、租金、銀行利息等,單是每月支付過千人工資已很吃力,資金很易周轉不靈,迫使老闆要用私人資金,甚至將物業加按或私人貸款來應付。」
對於當局的支援,林宣武強調,近期多位高官與商會代表見面,認真了解港商情況,而信保局及金管局亦相繼有支援措施,顯示當局對港商的支持。然而,很多商會都希望由司長級官員領導一個應對委員會,成員包括政府主要財金官員、貿發局、生產力局、信保局、銀行、物流、商會及熟識美國關稅政策的專業人士組成,才能全方面地應對關稅影響。
強化資訊收集 加速拓內銷市場
再者,美國關稅政策朝令夕改,中小企在掌握資訊上十分吃力。黃達勝表示,大商會有足夠人力物力了解最新資訊,甚至聘請專家解讀,但中小企就因為不了解細節而吃虧。例如,美國對中國以外國家暫停啟動對等關稅90日,這本是好消息,但部分中小企卻不知道消息,白白浪費了這90日。因此,商會人士都希望特區政府提供第一手關稅消息,並邀請專業人士解讀及回覆查詢。
另外,近期上海、江蘇等多個地方政府舉辦出口轉內銷活動,而多家企業亦出手相助,例如京東宣布推出出口轉內銷扶持計劃,未來一年內將採購不低於2000億元人民幣出口轉內銷產品,助出口商快速開拓內地市場。
商會人士指出,有關計劃為出口商創造打入內需的良機,冀當局能收集相關資訊,並爭取讓港商受惠。最後,商會人士希望當局撥款研究關稅對香港經濟及行業之影響,有了具體數據後,才能讓應對委員會掌握實況,作出具針對性的支援。
(來源:大公報)
相關報道:


